去年以来,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多措并举,推进项目落地达效,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大幅提升。该开发区先后被省发改委评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被省商务厅评为“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在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上,荣获“2023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园区”,被河津市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整村搬迁拓展空间谋发展。以化工园区认定为契机,在河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定搬迁优惠政策,号召、鼓励、引导开发区内的杜家沟、何家庄、天成堡等村进行整体异地搬迁,腾笼换鸟,收储供应土地3120亩,投资3800万元,规划建设路网、管网、燃气、蒸汽、水、电等生产要素,打造高质量标准地,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
完善设施优化环境促发展。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债、政府债券等扶持资金,采取EPC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6.5亿元建设经开一路、经开二路、经开三路、化工园区北区道路、排洪渠、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双创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高新技术产业入驻提供了随时落地的条件。吸引了魏强汽车、秦晋铝业、康鸿集力、鑫昶新材料、强劲赤泥、三宝化工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入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61亿元,同比增长20.0%,位居全省第五,产出强度达到310.96万元/亩,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软实力。承接省市县三级140项行政审批赋权,与上级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服务审批机制,在法定时限内高效办结。深入落实“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施政府统一服务,投资480万余元完成10项前置区域评估事项,配套政策文件,简化工作流程,制定“全时段、全过程、全标准、全好评、全事项”的“五全代办”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招商引资项目全部实行项目手续全代办,探索桩基先行模式,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全年办结审批事项1237项,办理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
科技金融双助力,政策叠加助发展。设立5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两个转型”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国科新材料河津技术转化服务中心,帮助入区项目提供技术服务指导,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先后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联系专家线上指导区内企业学习知识产权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政策、流程、办法等,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赋得梧桐蔚成林,守正创新传薪火。2024年,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碳基新材料、铝深加工两条产业链,依托中铝山西新材料、阳光集团两个省级链主企业,招引一批延链、强链、补链新项目,落地一批新企业,全面推进铝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精钢铸造、固废综合利用、物贸数字产业园五大园区建设,打造开发区升级版,突破千亿产值,冲刺国家级开发区。(记者乔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