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6月19日,永济市举办《我从蒲州来》文化讲座,讲述“舜都蒲坂、大唐蒲东、现代永济”故事,来自全市文博系统工作人员、文化学者和市民群众60余人参加。这是该市“游山西·读历史公益讲堂《舜都讲坛》”推出的系列讲座之一,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裴娟担纲主讲。
永济位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区域,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大河西滨,条山南屏,史称“控据关河,山川要会”“全晋列藩,三河外屏”。自春秋蒲津渡有黄河浮桥始,近3000年来一直为晋陕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盛唐时两建中都,后为河中府,是全国六大雄城之一。从北朝至清末始终是山西南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千年历史之积淀,世代人文之气脉,中心城市之地位,蒲坂大地保存了十分深厚的文化遗存。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4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0处。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晋南黄河根祖文化龙头。
近年来,永济市自觉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融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以“四抓四强”为抓手,加快转型,振兴崛起,实施“文明守望”工程,努力使文物“活”“动”“新”起来,推动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山西省“文物工作先进县”“文物工程管理先进县”“文物工作先进单位”等。
裴娟与大家分享了她历时20多年对永济本土文化探寻、研究过程。特别是近3年来,她潜心研究永济优秀传统文化,编撰拍制多部电视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奖励。其中由裴娟负责撰拍“掀开历史一角,探究千年文明,用五分钟讲述永济文物的故事”、多达30余集的《我从蒲州来》系列文博微视频,先后被“学习强国”“多彩山西”等融媒体发布,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讲座图文并茂,从《远古∶纳玛象牙化石》起始,到《商∶青铜爵、青铜罍》《战国∶青铜兵器》,使人仿佛感到曾经的兵戈铁马;接着《唐∶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强烈悲愤的家国情怀、造型优美的《宋∶白釉诗文八角形瓷枕》,上刻李白“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诗,由此可见宋人生活品味;以及《金∶线刻二十四孝图石棺》《元∶王实甫<西厢记>》《明∶采薇歌碑》《清∶吴雯<山翠飞来>》等,用历史文物讲好蒲坂故事,无不显示永济本土文化博大深厚。裴娟有见地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和谐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受到现场听众欢迎,进一步坚定大家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孙军辉 张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