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了充分展现运城在农耕文明传承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展示广大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黄河新闻网记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围绕农民丰收和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为河东大地绘就出一幅麦香四溢、“韵”味十足的乡村振兴图景。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尹智慧 李渊)2021年9月8日,金秋时节的河东大地,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颗颗鲜枣如玛瑙般压弯了枝头,火红火红的花椒映红了满山满岙。田间地头、村里村外、人人都笑靥如花,在希望的田野上享受着丰收的快乐。整个河东大地绘就一幅麦香四溢、“韵”味十足的乡村振兴图景。
山西省永济市康农合作社也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合作社有385户会员,合作社以示范户做示范,小组带头以土地为主进行土地改良。共分为550个小组,7户一小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质量,种出优质产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康农合作社生态小组负责人之一任淑列:“我们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机耕服务、协调劳动务工服务、专业知识培训及销售培训服务,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质量,种出优质产品,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收入。”
生态小组组长耿三省
耿三省柿子园柿子
59岁的耿三省,是黄道园村弘农庄人,生态小组组长:“我种植的品种是‘七月黄’柿子,今年也是个丰收年,一年十几万也够我们老两口生活了,今后主要就是管理好自己这16亩地,提高柿子品质,同时带领小组30户居民一同致富。”他种柿子已经20多年。十八年前就在合作社,同各个村种柿子的能手经常在一起研究,如何去种植,如何修剪,如何培育。现在他自己家的果树就16亩,一亩地收入能有将近10000元,基本年年有十几万的收入,家里也盖了大院子。
薛黑虎和他的甜柿子园
“不能光我挣钱,大家都要挣到钱”。薛黑虎,铁炉村人,生态小组组长,包有50亩地,其中一半种的是新品种阳丰甜柿子,脆甜柿子,个特别大,最大的将近90mm(果子直径计量)。还有十几亩的新柿子树,还在培育。任淑列指着旁边地里的柿子树介绍道:“你们看,这边圆圆的红彤彤的小柿子叫做珠珠柿子,也比较难种。薛组长在种植自家地的同时,还经常帮旁边的农户提供技术帮助。”
姚正悦和他的“七月黄”柿子
柿子丰收挂满枝头
“我叫姚正悦,今年62岁,薛崖村人。我种了一辈子地,以前收成只能说还行,过了农忙就闲着。现在,可不敢小看种地的,尤其还有很多年轻娃娃回村支持乡村建设,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周周有学习讨论会,一年十二个月,月月忙,月月有很可观的收入,大大提高了我们农村人的生活质量。”姚大叔在自己的果园里开心地和我们聊着这些年的变化。
陈山山,退休前任韩阳村监察主任,镇人大代表。“我退休了,就回村种地,带着大家一起富起来。”这是他退休前就有的想法。目前陈山山自家地里种了3亩香玲核桃,他告诉记者,虽然只是3亩核桃,但经过精致化管理,亩产可达每亩8000斤,哪怕是强降雨环境恶劣时,每亩也可保持在7000斤,仅核桃收入就2万多。同时,他还种植了UCB桃子12亩,中油20型号的新品种油桃15亩。“要经常去合作社学习,学会如何修剪、如何除菌、如何施肥,这样才能种好,管理好自家的果树,才能提高品质,增加收入”。
这些,都是新农村3000多户中一个个缩影。近20年来,依托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大特色生态产业培育力度,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有机农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转载声明:此文章属于本网原创稿件,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