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村。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兰立强)一盏转花灯,转动千年民俗;一个党支部,激活乡村振兴密码。在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花灯正从传统民俗走向文化产业,而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则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5月的清晨,记者走进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村的非遗文化馆内,村民正握着木制花灯骨架小跑演示。转花灯上,一幅幅以文明新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剪纸错落有致地裱糊其上,随着花灯飞旋,剪纸图案流转生姿,引得围观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个曾被“有文化没出路”困扰的古村落,正通过党支部领办文化公司的创新实践,让千年非遗技艺与现代治理智慧碰撞出振兴火花。
支部破题:从"文化守成"到"主动破圈"
李家堡村素有"放平楼底赛长安"的美誉,其转花灯文化始于盛唐,历经明清传承至今,2014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民正在赶制各式各样的花灯。
然而长期以来,村中60岁以上手艺人占比较重,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技艺传承断代,文化资源始终难以转化为发展动能。"党组织必须当好破局者!"村党支部书记李高朋在党员大会上提出设想:以党建为纽带,成立村集体控股的文化公司,将散落的非遗资源转化为可运营的非遗文化产品。
2022年,在河津僧楼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村党支部带头成立山西省河津市转花灯非遗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以村企结合模式,打造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非遗文化馆,集教学、展览、研学、演出功能于一体,为传统文化搭建起"活态传承"的现代平台。
李家堡村制作的花灯。
2023年2月,非遗文化馆正式运营,此后,李家堡村转花灯表演队频频亮相各大舞台:同年5月受邀赴晋中市王家大院景区参加“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录制;2024年1月赴江苏省南京市参加2024“点亮中国灯”——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全国主会场活动……
“以前,只是在逢年过节时表演转花灯。现在,我们大力发展转花灯非遗文化项目,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将转花灯打造为文化产品,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李高朋告诉记者,2023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余元,2024年突破50万元。
活化传承:让“老手艺”接上“新赛道”
在李家堡村,传承的不仅仅是花灯制作与表演技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卫效平正在进行转花灯的骨架搭建。
在市级工匠能手卫效平家里,记者看到,他正耐心地向年轻人讲解转花灯的骨架搭建技巧,手把手指导每一个步骤,年轻学徒们围聚在旁,目不转睛地学习,不时拿出手机记录关键要点,形成了“老带新、传帮带”的良好传承氛围。为解决传承断代难题,村里还定期举办非遗传承培训班,邀请专业老师授课,让年轻一代深入了解转花灯的历史渊源与制作精髓。
在传承过程中,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转花灯文化所蕴含的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等精神内涵,对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村里以转花灯文化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除转花灯制作比赛、文化讲座外,还举办了“文艺表演进万家”活动,组织表演队走进各村镇,为周边群众献上精彩演出,让更多人领略转花灯的魅力。
卫效平正在进行转花灯的骨架搭建。
在每年的元宵节上,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制作的花灯参赛,现场热闹非凡。大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仅提升了技艺,更增进了邻里感情,营造出和谐互助的乡村氛围。
“以前只觉得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现在才明白,这里面藏着我们村的根和魂。”李高朋告诉记者,这种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治理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让古老的“老手艺”在新时代的“新赛道”上焕发出新活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数字赋能:从"传统治理"到"智慧治理"
图为村民在“数字僧楼”中反映问题的截图。
“2025年4月9日11点24分,村民反映:李某某门前柴堆未清理,影响村容村貌,请村干部安排人清理。”
“村干部办理回复:已清理。”
“2025年4月1日11:40分,村民反映:李家堡粮食烘干设备项目建设完成,已投入使用。”
“村干部办理回复:村民方便存储粮食。”
……
记者在"数字僧楼"小程序看到,一条条信息流转记录着乡村治理的智慧变革。
近年来,李家堡村依托"数字僧楼"智慧平台,搭建起线上治理新场景,1456名村民注册使用"数字僧楼"小程序,通过这一平台,上百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过去办事流程繁琐、沟通不畅,到如今群众办事规范高效、监督管理公开透明,数字技术让乡村治理焕发新生机。
村民正在剪纸,随后裱糊转花灯上。
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上,建立线上“有事大家说”监督平台。李家堡村积极探索“说、商、办、复、评”五位一体基层协商治理机制,构建起“村民反映——书记交办——干部办理——干部回复——村民评价”的闭环体系。同时,严格按照13710时限办理要求,确保第一时间明确问题、跟进处理、反馈结果,让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销号、有效解决,充分引导群众全面参与村级事务。
此外,李家堡村建立“小微权力”监察机制。通过“数字僧楼”平台的“三务公开”模块,公开财务收支、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化、透明化;利用“我是纪检监察联络员”专题模块进行廉政廉洁、党纪法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党员群众向好向善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治理环境。
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村的非遗文化馆。
一盏转花灯点亮千年文脉,一面党旗凝聚治理合力。李家堡村以党建引领破局,将非遗传承融入集体经济,用数字平台贯通党群共治,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治理交融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