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孔德静)“我是从福建专程来参加今年的解州古庙会和关帝巡城活动的,今年的古庙会举办得特别震撼,感觉今年这个‘五一’过得特别值!”在关帝巡城活动现场的李先生激动地说道。
5月3日至6日,乙巳年农历四月初八解州古庙会暨“关帝巡城”活动在运城市解州镇举行。此次活动以逛庙会、拜关公为主题,吸引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信众及本地居民参与,共同感受关公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5月5日,“三献礼”祭拜仪式在关圣文化广场举行。
千年庙会续写商贸文化传奇
解州古庙会始于北宋徽宗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晋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间信俗活动之一。据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负责人介绍,古庙会自2006年恢复以来,已成为传承关公忠义精神、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活动期间,游客既可拜谒关帝祖庙,还能沉浸式体验传统市集的烟火气。
关公文创店内,游客们正在挑选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
如今,关公文化不仅是一场千年庙会的灵魂,更成为解州镇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此次庙会延续传统,在解州镇关公街、红旗街设立主会场,汇聚农贸交流、非遗展演、河东名吃等丰富内容。通过“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激活古镇经济的一池春水,让传统民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在解州关帝祖庙内的戏台前围满观众,经典剧目轮番上演。非遗展区同样热闹非凡,糖画摊位上,非遗传承人刘阿姨用铜勺勾勒出关公挥刀的造型,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呼。“妈妈,我要关公糖画!”6岁的小男孩拽着家长的手不肯离开。在关公文创店内,负责人展示着“Q版关公盲盒”表示:“这款‘Q版关公盲盒’特别受年轻人喜欢,假期期间卖出近千套。像关公冰箱贴、关公玩偶、书签尺、钥匙扣等也备受游客喜爱。”
关帝巡城万人空巷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上午8时,备受瞩目的关帝巡城活动拉开帷幕。三顶承载明代至清代文物的关帝圣轿从春秋楼启程,沿春秋路、五一路等主干道巡游。
“三献礼不仅是对关公的尊崇,更是对中华礼乐文明的传承。今年巡城仪式首次将‘三献礼’活动移至关圣文化广场举行。也是为了让市民与游客更好地感受到关公文化。”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巡城活动中,沿途商户、民众夹道观看,万人空巷的热闹景象让人热血沸腾。巡城队伍绵延数里,包含警车开道、礼炮车鸣响、锣鼓队助阵以及关公故里大刀队、夏县舞龙队等特色方阵,场面恢弘庄严。
关帝巡城活动拉开帷幕。
非遗“醉关公”引爆全场
非遗“醉关公”高跷表演点燃全场热情。
活动新增亮点——“醉关公”高跷表演成为焦点。非遗传承人小林子(段国林)团队身着关公戏服,脚踩2米高跷,在关帝文化广场及巡城路线上演绎“醉态关公”的豪迈神韵。表演者段国林出身高跷世家,其家族四代传承关公角色,将“忠义仁勇”的精神融入每一个步伐与眼神,引得观众连连喝彩。
“我在抖音刷到过‘醉关公’,现场看更震撼!”西安大学生小陈高举自拍杆录视频,“这步伐、这眼神,完全不像踩高跷,真的扮演到了关公的精髓!”
非遗“醉关公”高跷表演点燃全场热情。
非遗“醉关公”高跷表演点燃全场热情。
“踩着高跷还能舞刀,真像关公再世!”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先生赞叹道。表演团队负责人介绍,“醉关公”社火源自甘肃永登县,此次跨省联动旨在推动非遗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千年关公文化,既是解州古镇沉淀的历史记忆,更是乡村振兴路上奔涌的现代动能。当巡城鼓声融入新时代的脉搏,这场民俗盛会早已超越节庆本身,成为文化自觉与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百年高跷踏进短视频平台,当代表忠义的关帝庙成为研学基地,关公忠义文化与当代价值理念的共鸣,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中的符号,文化便从精神信仰转化为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