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县市动态

向“最后一公里”要潜力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县市动态

越到基层,对农技推广的需求就越迫切;越到基层,农技推广的难度也就越大。农技推广,已经到了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是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但也是我们继续保持领先或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更是我们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美丽、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

作为一个产业,只有在要素投入不足时,要素的增加才会带来收益的提升。如果要素已经饱和,继续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收益不仅不会增加甚至还会减少。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化与农业产业化教育,现在的农民在水肥药等有形的要素投入上,基本都能达标。如今,限制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不是水肥等可见的要素,而是不可见的要素,比如技术。在微观上,技术决定了一个农民与另一个农民的收益区别;在宏观上,决定了不同地方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就目前阶段来讲,技术上的创新、推广步子越大,则产出越高。技术推广,已经成为运城市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必须攻克的课题,同时也是发展的最大潜力。

运城农业素来全省领先,无论是原来的粮棉种植,还是现在的水果产业,都代表着山西的最高水平。在新的标杆下再进一步、持续领先,我们还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更多“二传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管是种粮食还是管理经济林,农民有个特点,就是更易受身边农民的影响,更重视效果,“十个专家上课也比不过身边一个农民挣钱”。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要更加重视技术“二传手”的示范引领作用。运城市曾在果业技术推广上培养过一批“二传手”和土专家,效果很好。在其他细分领域上,我们也要借鉴、推广这种模式。另外,我们还要继续完善保障性制度,提高“二传手”带动、引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必要时可以在一些技术、培训甚至项目上向“二传手”倾斜。一个村、一个产业,如果有三五个带头户,就能带动一大片,产生很好的效果。

紧盯“地里的人”,提高农技推广到达率。农技推广要落实到农民头上,更进一步讲,最终要落实到真正在地里干活的人头上。在农技推广中,我们应该看地不看人,谁在地里就关注谁、谁具体干活就培训谁。下一步,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能才是我们技术推广的重点,我们要着力帮助他们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真正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到达率。

树立“结果思维”,重视全周期、全流程服务。有的培训,更重视培训本身,对培训的效果往往关注不够。要建设真正有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就要树立结果思维,将关注的焦点从过程向效果转变,不追求量的增加,努力争取培训一个成功一个。在具体推进中,要更加重视科目、课程和师资的选择,甚至受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要成为考虑因素。课程好、教得好、学得好,才能用得好、效果好,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效果。

进一步改革和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已经成为运城市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 [编辑:刘莎]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