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绛县古绛镇东吴村,位于县城北1公里,2020年原吴北坡村并入东吴村。现有11个居民组,人口2231人,支村委干部9人,党员72人,耕地面积3000亩。村民多数从事第三产业,山楂、核桃林果面积1500多亩,中药材连翘面积1200余亩,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
绛县东吴村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大力实施以作风带动、科技驱动、民主推动、资金撬动、文化启动为主题的“五动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接连获取运城市“市级文明村”“百佳诚信单位”“农廉工作先进集体”“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山西省“卫生村镇”“文明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等荣誉。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全村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开创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一、作风带动,构建组织基础
建设文明乡村,核心在领导班子,关键在党员干部。东吴村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创新思路。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并从单纯提高素质转向提高素质与改变作风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增强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创新机制。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实行“两委”交叉任职,提高了班子战斗力;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农村工作规范化;三是创新本领。始终把实现村民愿望、满足村民需要、维护村民利益作为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将件件实事办到农民的心上。
二、科技驱动,奠定人才基础
采取了两条途径:一是充分利用村民夜校这一阵地,聘请农、牧、水、机等各类专家学者,给农民传授技术知识,受教育者达2000余人次,壮大了人才队伍;二是通过科技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了1500亩干果经济林和1000亩中药材基地,同时充分利用近郊优势,输出务工人员600多名,扩大了经营门路,加快了农民致富。
三、民主推动,提供社会基础
实行议事民主化、办事公开化、监督群众化、决策科学化,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更加明确,运行更加协调。大力推行“阳光工程”,坚持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推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报告的工作制度,党员群众对“两委”班子定期评议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五会”,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四、资金撬动,夯实物质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尤其是在集体经济薄弱的农村,更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东吴村主要采取了五条措施:一是发挥集体经济威力,从机动田租赁、荒沟承包费积累中挤出50余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发信、涵,召开座谈会的形式,积极鼓励和动员本村在外人员投入农村建设,在外人员集资达6万余元;三是动员外出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带资返乡创业,先后有10余人带资400余万元回村创业;四是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0余万元,完成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网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等;五是广泛动员,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村民积极捐款出力,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难题。
五、文化启动,打下精神基础
建设农村文化室,构置图书3000余册,文化活动器材30余件,村民可随时在其间读书、娱乐。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
农闲举办道德课堂,推动了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组织村民举办广场舞、柔力球、锣鼓表演等健身活动,活跃了生活,陶冶了性情,增添了乐趣,有效的遏制了赌搏、酗酒等不良风气。
每三年举办一次“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每年九月九重阳节为老年人举办隆重的敬老活动,表彰先进,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和农村社会稳定。每年为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召开欢送会,发放奖学金,鼓励他们早日成才,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为老年人设置了活动室,准备了活动器材,定期举办各种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村内几十年来红白喜事不用鼓乐队,杜绝了铺张浪费,村民形成了一种共识。村干部和老年人经常自觉维护村内的道路、花木等公共设施,带动村民参与其中。村民们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大家情绪高涨,不计报酬,充分体现了活泼健康、昂扬向上的纯正村风、民风。(王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