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植
垃圾分类不是个新鲜事,但却是个头疼事。公共场合的分类垃圾箱布置好了,分类垃圾袋也发到居民手中了,公益广告也播了不少,可分类治理的结果似乎还不太理想。
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要沉下心找到问题的关键矛盾,努力去突破“落实”这个瓶颈,让垃圾分类治理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据统计,中国一年的垃圾排放量可达5.8亿吨。笔者认为,推行垃圾分类治理不能一蹴而就,要想有效落实,下游的工作往往比上游更为关键。
时下,有些推行垃圾分类的场所,人们按照分类放好垃圾,但很多运输车来了还是会把人们已经分类好的垃圾一起混装,然后以传统方式统一处理。如此一来,不仅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挫伤了人们对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不难看出,要想突破垃圾分类治理“落实”的瓶颈,不能单单的抓上游,而要从一始终抓到底,最终才能使得每个人垃圾分类的成果被珍惜,被守护,被延续。
突破垃圾分类治理“落实”的瓶颈,引导与管理要并行。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行垃圾分类治理方面,制度约束必不可少。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无需多言,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引导人们的行为自觉。环顾身边,我们不难发现,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很充分,当下的人们也并非只是缺少垃圾分类的意识,缺少的更多的是“垃圾分类”正确的知识和方法的普及。那么如何普及?如何引导呢?在自媒体时代,不妨利用抖音、微博、今日头条APP等人人皆可为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给全民上一节“垃圾分类课”,让垃圾分类治理真正演变成为一种习俗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