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潘志孝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以“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为总要求,以“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为总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市服务业呈现出竞相发展、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成为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支撑。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56.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7%,同比增长7.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2%,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截至7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279599户。其中,服务业市场主体233268户,今年新登记8679户,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占比长期稳定在84%左右,成为新增市场的主力军。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亮点
(一)三产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5亿元,增长4.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2.4%。万达广场、东星向上广场、黄河金三角农产品国际交易服务中心(一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67项,投资额536.6亿元,到位资金63.4亿元。在一、二产投资增长较慢的情况下,服务业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对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贡献进一步显现。
(二)文化旅游增势强劲。我市紧紧围绕“六大文化”,成功举办“古中国·大运城”民俗文化年、美丽乡村游、关公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积极推动盐湖、关帝庙、鹳雀楼、李家大院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围绕黄河旅游板块,加快建设200公里沿黄旅游公路,推动沿黄8个县(市)旅游片区开发建设。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291.1万人次,增长25.2%,实现旅游总收入346.2亿元,增长27.5%。围绕“龙头带动、品牌拉动、企业联动、整体推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文化企业,全市各类文化企业达到2100余家,产值在全省保持在第一阵营。
(三)金融市场创新发展。我市连续13年举办“政银企洽谈会”,构建政银企互信桥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全省率先成立应急转贷平台,累计服务企业210户次,127家企业,累计金额27.6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总规模100亿元的运城转型发展基金、50亿元的山西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多条基金设立工作全面铺开。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数量仅次于太原,位居全省第2。成功引进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落户运城,注册资本36.6亿元,是之前我市全部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4.5倍。上半年,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7%,占全市GDP8.2%,实现税收6.08亿元,占总税收7.7%。
(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目前,我市已经形成运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运城市星河电商产业园、运城市电子商务集聚区、运城理想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夏县、临猗、垣曲、永济等8个电商产业园区,全市在淘宝平台开立的网店有11000余家,在京东平台建立的销售网店企业有139家,2017年实现销售额9亿元。京东物流在我市已建设完成17个站点,京东城市仓、大数据项目正在与我市相关企业合作洽谈。建设农村电商网络服务站点178个(贫困村共计412个),完成覆盖率43.2%,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上半年,我市网络销售达到11102.5万元,同比增长18.5%。
(五)科技服务运营良好。运城科技大市场是在全省首家提出建设并成功运行的科技资源统筹创新服务平台,打通了科研与市场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力带动了科技服务业发展。上半年,科技大市场共发布科技政策信息92篇次,培养企业科技联络员204余人,线上平台上传知识产权资讯172条、专利项目130项,军民融合平台挂牌优秀专利项目130项,统筹开放共享仪器设备372台套,推送线上挂牌科技项目61项,陆续举办SOOIP专利申请培训、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等10余次活动,登记技术合同57份,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达到5.3亿元。
(六)信息服务成效明显。智慧城市项目一期进展顺利,智慧云平台及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食药、智慧医疗、智慧城管“一平台五应用”相继建成,交付后运行稳定,效果凸显。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全面完成“全光网”改造,顺利实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六项指标,无线局域网建设全省名列前茅,已覆盖行政服务大厅、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31个场所。全市基本实现了4G网络覆盖城乡,4G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达61.8%;固定宽带家庭达110万户,普及率达80.5%,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440G。大数据产业园1号数据中心服务楼已于5月底封顶,计划10月投入运营。
(七)消费市场整体活跃。上半年,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升3.4个百分点。
(八)运输物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3.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2%。完成公路货运量8013万吨,货物周转量1973611.3万吨公里,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9.0%,10.6%。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亿元,同比增长19.9%;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43.6%。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624.9万件,同比增长61.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4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目前我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等为主,而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传输、金融、电子商务等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则相对不足。
二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从全省看,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依然偏小,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9。我市服务业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撑,规模普遍偏小,服务业行业内部集聚度低、实力不强、竞争力弱。
三是新型业态发展不足。金融租赁、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咨询等新型业态发展较慢。
三、对策和建议
一要强化运行研判。落实好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发展形势的预报、分析、研判;加快完善市级层面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强化对服务业重点行业的监测,及时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形势的变化,确保全市服务业平稳运行。
二要完善行业监管。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做到准入放开、监管跟上、服务提升;深入推进投资管理制度创新,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放宽市场准入,使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完善现代服务业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常态化市场监管,减少交叉监管和多头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要推动转型升级。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推广“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优化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推动商贸、餐饮等行业加快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实施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促进文化创意、设计研发、第三方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居民服务、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四要抓好文化旅游。继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推进盐湖、关帝庙、鹳雀楼、李家大院等核心景区建设,打造5A级景区。围绕黄河旅游板块,大力实施“387”工程,全力推动龙门景区、薛仁贵景区、吴王古渡、曙猿湾等8个黄河板块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抓好全域旅游,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建设30家左右的省级和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五要增强项目支撑。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好、市场竞争强的服务业项目,提高项目履约率、落地率、开工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中欣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铜锣湾、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等知名城市商业综合体。围绕“3515重大工程项目”,积极推进黄河金三角铁路物流中心、北站动车存车场及检测中心等项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问题,全力推进快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六要加大金融支持。积极引进更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担保、期货、金融租赁、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大力推动农信社改制和小贷公司良性发展,不断壮大市级融资担保平台实力,用好企业应急转贷平台,建设运城金融商务区服务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银企对接,积极配合各银行向上争取信贷计划和信贷规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三个发展计划”实施。
七要加快基金落地。协助更多企业尽快在“新三板”挂牌,力争贫困县新三板挂牌企业脱零;推进设立运城转型发展、运城设施农业发展、湘银镁业重组等基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引导金融机构入运,加快险资入运步伐,规范发展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引导和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重点领域支持。
八要强化投资拉动。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抢抓政策谋划项目,创新思路生成项目,协同联动完善项目,进一步夯实项目盘子,压实责任任务,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投资,以投资拉动服务业发展动力,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作者系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