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分析与预测专辑第453期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经济形势分析

运城市经济信息中心

经济分析

当前经济政策 一动不如一静

货币政策变调为时尚早

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

工信部起草意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会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一季度经济形势:开局稳、有亮点、政策实

要情文摘

国务院将实施1000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计划即将落实

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应成新的突破口

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外开放

两办多举措解决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

内部报告

中国经济主要矛盾在供给侧 切忌惯性思维

政策借鉴

山东章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经济分析

当前经济政策 一动不如一静

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的会议公报引起了市场广泛解读。认为随着经济触底,已见政策顶者有之;认为经济依然下行,需政策加码者亦有之。而笔者以为,当前宜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要轻易发生过紧或过松的政策摇摆。

1.经济增长喜中有忧。第一季度,经济实际增长6.4%,环比基本持平,好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2%-6.3%的水平,且处于6.0%-6.5%的宏观调控目标区间上端。市场信心明显改善: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时隔3个月重回荣枯线以上,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再创历史新高;第一季度,A股出现报复性反弹,人民币汇率止跌回升再度摆脱破7魔咒。但是,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仍同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尤其从年化环比增速看,当季为5.7%,环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已连续第三个季度环比下滑,跌至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从名义增速看,当季为7.4%,同比和环比分别回落了2.7和1.5个百分点,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所以,中央在明确定调当前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开局良好的同时,继续强调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2.经济趋稳受益于外需给力但后期仍有赖于内需发力。第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比提高了2.06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回落了1.13和1.33个百分点。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运行的内外协调性增强,去年是外需不行内需补,今年初则是内需不行外需补;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的背景下(自去年6月起,中国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一直在荣枯线以下,今年3月份虽然环比有所回升,但也仅有47.1;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分别下调了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预测值),下一步稳增长要从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入手。随着减税降费,增加基建投资,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逐渐落地,预计后期内需扩张的力度将逐步加大。

3.就业状况良好但稳就业任务依然较重。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2%,环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同比上升了0.1个百分点,较上年底提高了0.3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较上年底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4万人,同比减少了1.8%。其深层次原因是,第一季度,占中国就业绝大比重的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分别同比回落了0.1和0.3个百分点,这对应着同期民间投资和制造业增速较上年均有所回落。去年7月底,中央首提“六稳”任务,其中,稳就业和稳金融是目标,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是手段。所以,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仍是当前中央聚焦的关键问题之一。

4.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但需防价格回落风险。3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2.3%,

时隔3个月之后重回2%以上,但仍低于3%左右的调控目标,且剔除食品和能源后,核心CPI仅上涨了1.8%;PPI经历了4个月的环比负增长后,3月份终于重回正增长,但同比涨幅仅为0.4%。市场有一种看法,用某些发达国家2%的通胀目标来衡量中国合意的通胀水平,如果中国通胀高于2%就被视为滞涨,这显然不符合新兴经济体的合意通胀宜略高于成熟市场的国情。因此,对于通胀运行在2%以上甚至略高于3%,于中国都应属于温和通胀。当前形势下,与物价下行的威胁相比,物价温和上涨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对此应有一定的容忍度,因为实际利率下降也是降成本的重要方法。

5.稳增长与防风险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第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465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20万亿元,同比多增2.34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与社会融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这既反映了前期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积极成果,但也带来了杠杆率再度上升的隐忧。截止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6%,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由于M2增速快于同期名义GDP增速,M2与GDP之比为206.3%,改变了去年第一季度以来逐季回落的势头,较上年末回升了3.4个百分点。稳杠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今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门强调,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下一步,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增加货币供给更重要。

6.保持调控和调整的定力对于稳增长至关重要。一方面,政策不宜过早转向,导致前功尽弃;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耐心,等待前期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避免过度刺激;再一方面,还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微观活力。事实上,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看,截止4月19日,除隔夜利率较上年底和上年6月底略有上升外,其他期限的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这表明尽管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般进一步宽松,但市场流动性与前期相比仍然较为充裕。最近市场过分渲染市场流动性紧缩,很可能是自己吓自己。 (作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管涛)

货币政策变调为时尚早

201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从“易热”转向“易冷”。市场内生的经济增长动力变弱,市场内生的广义信贷扩张动力变弱。这种环境下,货币政策收紧需要尤其慎重,可松可紧的时候多观望,需要紧的时候力度也要轻拿轻放。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是个开门红,接下来的经济反弹还有众多掣肘,货币政策变调为时尚早。有人担心大水漫灌,然而水少了对经济的伤害更具毁灭性。去年四季度的经济表现就是个例子,水量突然下降,大量小微企业面临死亡威胁,高大上的领军企业经营业绩严重滑坡,股票市场更是生死时刻。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挑战在于结构性供求失衡难以解决,市场内生的造水能力严重下降。政府造水即便水质不如市场,也不能让经济旱死。美国、日本、

欧元区在市场造水能力下降的时候,政府也是竭尽全力造水,主要担心的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水量不足。

通过结构改革恢复市场造水能力当然好,然而放眼世界,这种改革即便成功也要长久积累才能见效,远水解不了近渴。保持水量不让经济旱死是第一要务。不让经济旱死,市场会用自身的力量改变结构,凭借收入提高改变观念,凭借技术进步躲避过度管制,这些都会让供求失衡慢慢缓解,进程虽慢却从不停止。很难指望政府能在结构改革方面做出太多,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多数时候站在传统观念和利益的一方,而不是变革的一方。

“易热”转向“易冷”

2002年到金融危机以前,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挑战是经济过热,通胀很容易跳起来。这背后的原因是当时正值中国工业化的高峰期,出口也好,钢厂也好,房地产也好,敢投资就能赚大钱,企业信贷需求极为旺盛。2002-2012年期间广义信贷(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债务)平均增速20%,信贷扩张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和居民的信贷扩张很有限。广义信贷高速增长,水自然就多了,这个期间反映全面物价水平的GDP平减指数达到4.7%。

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全面开启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环境突变,投资赚钱的是少数,敢于新增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少。服务业,尤其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有发展潜力,需要融资,但是这些产业面临重重管制,即便突破管制还因为缺少像制造业那样的抵押品难以获得融资。企业信贷急剧下降,由企业信贷支撑的广义信贷扩张增速大幅回落。

居民部门消费信贷还在快速增长,对企业信贷下降做一些补偿,但还远远不够。政府增加举债,不管是纳入政府预算的国债和地方债也好,还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成的债务也好,都是对市场内生广义信贷的补偿。即便考虑到了居民和政府增加举债的补偿作用,2013-2018年期间广义信贷平均增速还是下降到了15%。广义信贷增速放缓意味着水少了,GDP平减指数下降到了平均1.8%,出现了连续54个月的PPI负增长。持续过低的GDP平减指数环境下,劳动者收入、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都面临压力,资本市场缺水缺信心也身处艰难时刻。

中国经济从“易热”转向“易冷”,直观原因是购买力不足,这来自广义信贷增长放缓。广义信贷增长放缓背后则是更深刻的原因,是收入提高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结构改革政策不到位抑制了新产业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到位难以为新产业充分融资。居民和政府信贷能起到一定补偿作用,但是居民信贷增长受制于收入增长;政府信贷增长则受制于观念、舆论和财政支出效率,增长过程中备受争议。

活力回补促成一季度经济数据反弹

经济“易冷”,也不是每天都寒风凛凛。

2018年下半年是一场超级寒流,广义信贷大幅下降,市场一下子没钱了,企业叫苦不迭。2018年末政策开始调整,央行出了一系列政策注入流动性并且刺激企业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条件显著改观。2019年1季度,新增广义信贷规模9.5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3.1万亿。

从增量部分来看,对广义信贷恢复贡献最大的还是政府。政府发债显著前置,1季度政府新增债务(国债+地方债+专项债)1.9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亿。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发行额8675亿,远超去年同期1426亿;专项债发行额为5391亿,远超去年同期769亿。企业新增债务5.8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1.9万亿,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是地方融资平台的新增债务。居民新增债务1.8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0.06万亿。

有钱才能做生意。广义信贷增长对应于政府、企业和居民账户上的钱在增长,购买力水涨船高。去年下半年该做没做的事情,今年一季度能补上。一季度经济数据开门红,很大程度上是广义信贷恢复增长以后经济活动的回补力量。当然,促成开门红还有别的因素,减税、中美贸易争端有望缓解等等。

接下来的反弹还有诸多掣肘

广义信贷反弹对接下来经济表现有惯性的支撑力量。从历史经验看,广义信贷反弹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2-3个季度后更加突出。但是接下来经济反弹的掣肘也不少。

出口增长仍面临压力。中国的出口增速与全球制造业景气程度和全球贸易增速高度一致。从全球制造业PMI、全球贸易的走势来看,本轮向下调整周期尚在途中,未来1-2个季度全球制造业PMI仍有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进一步下行。

制造业投资缺乏动力。去年制造业投资反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产能行业的投资扩张,随着产能扩张这股力量也在边际递减。截至1季度末,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只有4.6%,低于去年全年的9.5%。去年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是个异常值,难以持续。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制造业投资面临趋势性下降,最终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波动。

房地产销售乏力制约房地产投资。广义信贷大幅反弹以后,对房价、开发商买地和投资热情都有支撑,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有起色。然而房地产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2016-2018年商品房销售15.7、16.4和17.2亿平米,连续三个年份高于房地产销售趋势线,期间伴随了房价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大幅上升。2019年商品房销售大概率回落至趋势线以下,制约房地产投资。

基建投资仍面临融资来源困扰。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环境较去年下半年的改善以及地方政府债和专项债发行前置,推动了1季度的基建投资反弹。但是地方政府的基建设施建设融资难题还没有解决。债务发行前置不等于总体债务融资规模增加。公益和准公益类基建投资的融资缺口依然巨大,相当大规模的融资需求仍要寻求影子银行业务的支持,而这种旧的融资方式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规和资管新规难以兼容。接下来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仍是问题。

货币政策变调为时尚早

经济易热难冷的新千年初期,货币政策可松可紧的时候选择偏紧更安全。当前阶段经济易冷难热环境下,货币政策可松可紧的时候选择观望更安全,需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政策利率在较低水平。

市场内生的广义信贷需求不足是个长期问题,光是靠货币政策支持还不够。政府信贷扩张是短期内保持广义需求合理增长的必要保障。尽快理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划清基建投资中的政府和市场边界,为公益和准公益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辟更合理的融资渠道仍是当务之急。决定政府债务风险的,不仅包括债务率,债务融资成本、透明度、经济增长表现也同样重要,后面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政府增加债务还有空间。

放长来看,推进结构改革、让市场更有效是创造广义信贷需求的持久保障。但是短期内的货币政策抉择只能基于既定的经济结构,而不能过多地指望结构改革替代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改变经济结构方面难有作为,最好的作为就是避免经济陷入过度萧条,让市场能够发挥作用。市场会用自身的力量改变结构,凭借收入提高改变观念,凭借技术进步躲避过度管制,这些都会让供求失衡慢慢缓解,进程虽慢却从不停止。 (作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张斌)

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以“把握导向,严格把关”“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突出效能”“开放共享,社会参与”为指导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扎实稳妥推进。

《实施方案》提出4项重点任务:统筹工程建设管理、整合工程平台与服务界面、统筹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统筹工程建设管理包括统一称谓、统一标准规范体系、统筹开展业务培训、完善工程管理机制;整合工程平台与服务界面包括构建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基础平台、推出统一的基层服务界面、建设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统筹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包括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建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总目录、合理规划资源建设内容、完善资源存储和供给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包括深入推进资源建设社会化、拓宽资源传输渠道、创新工程设施管理运营模式。

《实施方案》指出,到2019年底,要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框架,推出统一的基层服务界面,初步形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总目录,统筹开展基层数字文化资源配送,做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平台、资源、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更加健全,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工信部起草意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工信部起草了《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制造业特点,重点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完善优质优价环境、提升专业化的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继续强调《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关于企业主体责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是要求企业增加质量安全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内部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二是推动企业落实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将质量管理纳入企业经营决策层;四是鼓励骨干企业建立完善第二方质量审核制度,提高供应链质量水平;五是推动将企业产品质量自我声明的真实性纳入企业诚信范畴,接受社会监督。

(二)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结合新一轮产业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竞争新优势方面提出:一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动企业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质量管控体系;二是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仿真等新技术对质量管理带来的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

(三)完善优质优价环境。在有关部门修改法律法规遏制最低价中标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和实践能力。一是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开展质量分级评价,增加质量信息的有效传递,引导科学消费;二是开展用户满意度、用户体验评价,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三是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开展质量兴业、质量标杆、质量比对、品牌培育等质量扶优活动。

(四)提升专业化的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精神,在加强行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提出:一是加强国家和地方的标准、检验检测、计量溯源等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平台作用,为行业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

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习近平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将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习近平指出,两年前,我们在这里举行首届高峰论坛,规划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再次聚首。我期待着同大家一起,共同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首届高峰论坛的各项成果顺利落实,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做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习近平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愿同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尊重各国法律法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

习近平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将同各方继续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我们欢迎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共同受益的目标。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方今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更广阔平台。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会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降准预期降温之后,有市场人士担忧货币政策取向将转紧。在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明确表示,现阶段货币政策取向是稳健,操作方法是相机抉择、预调微调,操作目标是松紧适度。央行没有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图,也没有放松货币政策的意图。央行既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短缺,也不希望看到市场流动性泛滥。

刘国强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没有提出改变货币政策取向。如果某一天央行开展逆回购或者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大的方向转向宽松,而仅仅是对短期流动性进行调节,因为受各种因素影响,短期流动性每天都会有波动,所以短期内需要调节;反过来,如果央行好几天不做逆回购操作,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收紧,因为不做意味着已经合理充裕,就没有必要操作。

他表示,判断货币政策要记住四个字“松紧适度”。而判断“松紧适度”可以直接去看市场的流动性指标。有一个最简单的指标就是银行间的回购利率,如DR007等。利率是资金价格,资金价格能够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看这个价格的变动,就可以看到底是松了还是紧了。央行的政策取向没有变,会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刘国强还表示,货币政策总量上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这个基础上,也会做一些结构的调整,就是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力度要大一点。相应地,有些领域可能要让出一部分资源,给民营和小微企业,但这不会导致总的杠杆率提高。即使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主要的政策取向是加大支持力度,但从长远看,应该综合考虑,把握好度,既要加大支持力度,又要考虑它的风险。

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刘国强也表示,会继续推进改革,其重点是实现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合一轨”。他表示,改革推进的过程将是积极稳妥的,不急于求成,也不会停滞不前,对改革方案的研究也抱着开放的态度。

一季度经济形势:开局稳、有亮点、政策实

近年来,我国发展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发生诸多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整个2019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等。随着各项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加快实施和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为2019年经济企稳、实现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3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与上年四季度相比持平,实现平稳开局。总体来看,2019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积极因素。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升。在加快项目审批、地方专项债券发行等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187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民间投资保持稳定,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其中,民间投资61492亿元,增长6.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全部投资快5.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3%,比全部投资快13.0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3803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

二是制造业增长企稳回升。在加快培育和释放新动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了企稳向好的迹象。2019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1-2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回升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制造业回升不是制造业传统意义上的扩张,而是更多体现制造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及新动能的加快释放。

从结构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制造业回升的重要动力。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制造业整体增速快1.3个百分点,在全部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13.5%,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同比分别达到153.7%、54.1%、48.2%和18.2%。从发展方式转变来看,制造业发展动力,更多依靠服务业提供的创新要素投入,呈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019年一季度,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其中现代服务业增长更为强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金融业增长7.0%,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企稳回升提高了主要支撑。

三是消费继续发挥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消费,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继续成为需求动力的主导力量。

消费增长的稳定主要得益于:首先是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加快,消费升级类商品如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加快,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分别为10.9%和10.0%,增速分别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和1.7个百分点。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其次是城乡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较为稳定。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再次是减税降费效果显现,一季度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下降约50%,体现了更大力度的还利于民,增强百姓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

四是经济活力释放和信心增强。特别是2019年国家采取了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增强发展信心起到积极作用。从活力上看,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2万亿元,特别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用的降低,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企业的投资意愿、创新活力和用工潜力,同时能够很好地带动消费,创造市场的活力;从信心上看,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能够实实在在让企业和百姓有获得感,有利于增强民众和企业家对国家发展和政府政策的信心,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的企稳回升,而且对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重要影响。

(作者:王微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要情文摘

国务院将实施1000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问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就业优先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稳就业是“六稳”的首要任务。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既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策】会议确定了实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具体措施。

一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三年内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培训重点面向职工,兼顾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支持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困难企业职工转岗培训。加大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力度。二是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设立专项账户,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强化资金监管和使用情况公开,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依法严惩。三是支持地方调整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均可参加培训并获得补贴。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支持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民办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加强培训质量监管,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计划即将落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加快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扩大就业。

【问题】为了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两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任务的方案。可以说,职业教育正在昂首迈入“黄金时代”。

【对策】会议讨论通过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任务的方案。

一是高职扩招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加大东部地区院校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单列招生计划。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在学前教育、护理、家政、养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二是今年高考前组织一次高职扩招补报名,主要面向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10月份面向今年退役军人再增加一次报名。允许符合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招生。三是扩招以高职院校单独考试为主,各地可在高考前、后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由学校组织相关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能测试。四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保证培养质量。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推动高职毕业生在落户、就业、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为更多青年凭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

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应成新的突破口

国务院近日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作出部署和安排。

政策背景:从2018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会同财政部组织了专门文件起草小组,按照“重在改革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强化监督监管、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的改革思路,形成了《方案》。此次改革的重点具体举措有5个方面,就是明确了“谁来授、授给谁”,确保“授得准、接得住、管得好、党建强”。

政策意义: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切实转变出资人代表机构职能和履职方式,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切实转变出资人代表机构职能和履职方式,建成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将有利于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政策内容:一是优化出资人代表机构履职方式。出资人代表机构要依法科学界定职责定位,通过实行清单管理、强化章程约束、发挥董事作用、创新监管方式,加快转变履职方式,依据股权关系对国家出资企业开展授权放权。二是分类开展授权放权。出资人代表机构对不同类型企业给予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授权放权。其中,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一企一策有侧重、分先后地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授权放权。对其他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要充分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对其中已完成公司制改制、董事会建设较规范的企业,要逐步落实董事会职权。三是加强企业行权能力建设。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夯实管理基础、优化集团管控、提升资本运作能力,确保各项授权放权接得住、行得稳。四是完善监督监管体系。通过搭建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平台,整合监督资源,严格责任追究,实现对国有资本的全面有效监管。

政策特点:一是确定权责边界,明确“谁来授、授给谁”。明确了国资委、财政部或其他部门机构根据国务院委托作为授权主体,依法科学界定职责定位,依据股权关系对国家出资企业开展授权放权。二是分类开展授权放权,确保“授得准”。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战略规划和主业管理、选人用人和股权激励、工资总额和重大财务事项等方面,一企一策有侧重分先后地向符合条件的企业赋予更多自主权。对其他商业类企业和公益类企业要充分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落实董事会的职权。三是加强企业行权能力建设,确保“接得住”。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规范高效的董事会,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优化集团管控,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四是完善监督监管体系,确保“管得好”。五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建强”。

政策影响:此次改革将给出资人代表机构带来一些新变化。一是强化章程约束,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础作用。依法依规、一企一策地制定公司章程,规范各治理主体的权责,推动各治理主体严格依照公司章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是发挥董事作用,主要通过董事体现出资人意志。依据股权关系委派董事或提名董事人选,建立出资人代表机构与董事的沟通对接平台,规范董事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出资人代表机构根据企业各自特点进行监管,分类管理、分类授权,切实改变国资委的履职方式,更多地加以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国企将更具竞争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方面将会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近期拟推出12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新措施。

政策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并曾经多次强调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金融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去年4月,我们发布实施15条对外开放措施,市场反应积极,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近期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

政策意义:进一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和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将有利于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高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扩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有助于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政策内容: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的1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和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分行的2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取消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信托公司的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取消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在华经营保险经纪业务满足30年经营年限、总资产不少于2亿美元的要求;放宽中外合资银行中方股东限制,取消中方唯一或主要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股权、业务和技术等各类合作;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允许境内外资保险集团公司参照中资保险集团公司资质要求发起设立保险类机构;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允许外资银行开业时即可经营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代理收付款项”业务。

政策影响: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公平一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有利于银行保险机构充分竞争,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形成合理多样的市场体系。同时,金融管理部门今后将更加注重专业性、审慎性、稳定性,建立和完善以资本、偿付能力、流动性、资产分类、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市场声誉、合规记录、过往业绩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风险监管体系。

政策建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快法规修订和配套制度建设,推动上述开放措施落地实施,同时加强动态评估,提升审慎监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确保新时代金融业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两办多举措解决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问题

近日,为保证退役士兵享有的保障待遇与服役贡献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切实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问题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既有制度框架内,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深挖制度潜力,创新政策措施,依法合理解决广大退役士兵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接续政策,使他们退休后能够享受相关待遇,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优待,体会到社会尊崇。

《意见》明确,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允许参保。退役士兵入伍时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入伍时间视为首次参保时间;201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实施前退役的,军龄视同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实施后退役、国家给予军人退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的,军龄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此外,参保后缴费中断的允许补缴。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按不超过本人军龄的年限补缴,补缴免收滞纳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含军龄)未达到国家规定最低缴费年限的,允许延长缴费至最低缴费年限;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前首次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最低缴费年限的,允许一次性缴费至最低缴费年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缴费年限(含军龄)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意见》指出,退役士兵参加社会保险缴纳费用,原则上单位缴费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负担。原单位已不存在或缴纳确有困难的,由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补缴;上级主管部门不存在或无力缴纳的,由安置地退役军人事务主管部门申请财政资金解决。政府补缴年限不超过本人军龄。上述单位缴费财政补助部分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承担,安置地省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中央财政对地方给予适当补助。对于个人缴费部分,个人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的,地方政府对其个人缴费予以适当补助。

《意见》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基数由安置地按照补缴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予以确定,单位和个人缴费费率按补缴时安置地规定执行,相应记录个人权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工资基数由参保地按照补缴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予以确定,单位和个人缴费费率按参保地规定执行。

《意见》要求,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经办机制。需要参加社会保险或补缴社会保险费的退役士兵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相关退役证明,到安置地退役军人事务主管部门登记军龄、提出申请。安置地退役军人事务主管部门将相关认定信息及证明材料分别提供给安置地(或参保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及相关征收机构办理参保和补缴手续。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要点》指出,做好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着力提升政务公开质量,以公开稳预期、强监督、促落实、优服务。《要点》提出五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着眼稳定预期,加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围绕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任务为重点,全面公开、精准解读相关政策措施。对政府出台的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政策文件,要落实政务舆情回应的主体责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探索运用政策简明问答等方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进行立体式、多方位解读。

二是强化权力监督,深入推进决策和执行公开。提高宏观政策预调微调透明度,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主动向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律师协会问计求策,使各项政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加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公开力度。利用统一的执法信息公示平台,集中向社会依法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等信息。

三是聚焦政策落实,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和深化三大攻坚战领域、“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突出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征地、公共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推动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加快项目文本和绩效目标等财政信息的公开进度,推进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四是优化服务功能,加强公开平台建设。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和信息发布审核,推进政府网站优质规范发展。理顺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办好政府公报电子版,逐步推行政府公报移动端展示。进一步整合优化实体办事大厅“一站式”功能,积极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开放政务服务入口。

五是提升工作质量,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把政务公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且分值权重不低于4%的要求。抓好修订后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既要在公开数量上有所提升,更要在公开质量上有所优化。制定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文件,构建政府重点信息公开标准化机制。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做好政府信息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

近日,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市场、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决定》提出,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市场、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国务院决定对4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对注册建筑师的管理,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修改注册建筑师条例1个条款,对申请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人员的学历层次作出进一步规定。

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修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个条款,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可以与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合并办理。

三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修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对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选址和设计不再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并取消卫生验收。

四是为与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慈善法相衔接,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相关条款作了相应修改,明确了公益性捐赠支出结转扣除的具体操作,删除了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非居民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

内部报告

中国经济主要矛盾在供给侧 切忌惯性思维

由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CFO大会暨2018中国CFO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4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穿越新周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出席并演讲,题目为:把握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高培勇指出,就宏观政策布局而言,当前的宏观政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两个取向本身又是方向相反的,正是方向相反的不同取向的政策叠加在一起并且产生交互作用的时候,究竟哪一种政策取向是主线或主线索?

高培勇强调,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没有变,我们这个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理念没有变,政策主线没有变,当前实施的强化逆周期调节,并不等于我们要重回需求管理的轨道,而实质上仍然是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仍然是为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创造条件的这样一个作用的界定。

报告全文如下:

大家一直关注的最前沿问题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经济运行的态势,另一个是经济政策的布局。因为形势判断和政策布局的错综复杂,而可能在观察视野上给我们带来的模糊这种挑战,换言之,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形势研判和政策布局因错综复杂而可能造成的视野模糊的这样一种挑战。

就形势判断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两会以及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有明确的表达。比如:“过去一年面临多年少有的复杂严峻形势。”这是一个总的判断,接下来有这么两句话,一句是“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第二句话是“新老矛盾相互交织,“两难”甚至“多难”问题增多。”当大家注意到这样一种表述的时候,它实际上向大家传递的是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面临的矛盾、困难、问题不是来自于一个线索、一个方面,而是来自于两个线索甚至多个线索多个方面。现在的问题是,当两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或多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并向我们走来并产生交互作用的时候,究竟是哪一个矛盾、哪一方面的问题导致的?这是当前在形势研判当中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否则的话,就抓不住主要矛盾,或者抓错了主要矛盾,误将次要矛盾当成主要矛盾就难以想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就宏观政策布局而言,当前的宏观政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面临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一个取向而至少是两个取向,并且两个取向本身又是方向相反的,正是方向相反的不同取向的政策叠加在一起并且产生交互作用的时候,究竟哪一种政策取向是主线或主线索?哪一种政策取向是次主线或次要线索,这也是有必要分析的,否则的话抓不住政策的主线或者抓错了政策的主线,那无疑就难以精确有效的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这是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当中最容易让我们产生模糊的一个问题。

怎样去筛选、去鉴别主要矛盾和政策的主线?

首先回顾一下去年这一年当中像走马灯一样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大家可以关注去年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研讨经济形势所发布的公报。第一季度4月23号,中央政治局会议研讨经济形势所对经济形势判断是“稳中向好”,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是“对表”,怎么“对表”?是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并且强调对得上的抓紧推,对不上的抓紧改,这是一。第二季度4月31号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是“稳中有变”,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是“要稳定需求”。第三季度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讨经济形势给出的判断是“稳中有变,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给出的部署是“进一步强化对稳需求的这样一种政策措施”。到年末12月21日,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稳中有变”而且后边加了四个字“变中有优”,给出的政策部署是“强化逆周期调节”。

把这四个季度的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经济政策的部署,我们把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轨迹,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变化的契机从“稳中向好”走向“稳中有变”,一直到“变中有优”,最重要的因素是7月6号,中美经贸摩擦开启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正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得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部署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我宁愿说由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的新的经济下行压力是“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当我用“程咬金”来表达对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的时候,实际上它暗指的是面对经济的新的下行压力而启动逆周期调节强化逆周期调节,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也就是说,除了不得不做的事情之外我们还有真正想做的事情,真正要聚焦的主攻方向。那么我们真正想做、真正要聚焦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再回顾一下,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轨迹,那可能看的就更加清楚,2012年十八大召开,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总体判断是“三期叠加”那就是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经济结构的转换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这是2013年。紧跟着2014年把三期叠加进一步浓缩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015年又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分别做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概括以及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初开始,就是从去年开始我们正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从这样一个演变的轨迹当中我想对于我们真正想要什么、真正要聚焦于什么样的主攻方向,我想大家就清楚很多了。换言之,我们真正想做的,真正想要的,要聚焦的主攻方向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那么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句表前,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内容。

三个方面的基点值得特别关注。第一,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当中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当我们说是结构问题的时候,在强调它不是总量问题,紧跟着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实际上是说主要方面不在需求侧。这和我们过去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所去看待问题的。当说不好的时候,一定是认为需求小于供给所造成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所造成经济运行衰退,需求不足是我们对经济形势不好的一个基本概括。当面对这样的形势该做什么的时候,紧跟着的就是压需求,政策上减税,货币增发、利率下调,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深入我们脑髓的东西,当我们现在说主要矛盾是结构,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对我们以往的思维方式的一种颠覆,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发展理念。说到发展理念大家已经能背的滚瓜烂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当把这样的发展理念提到眼前的时候我们要问的是,既然叫新发展理念,那么旧发展理念是什么?新旧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哪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12年之前,当我们过去论起发展的时候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是GDP的总量,紧跟着想的是GDP的增速,所以一切的发展漏洞围绕着GDP的增速、GDP的总量做文章,GDP是最重要的。但是当谈到新发展理念的时候,谈到高质量发展的时候中央告诉我们什么?说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当提到质量第一的时候,效益优先的时候,意思是说用质量和效益去替代GDP总量和GDP的增速。所以这个时候速度本身不是主要的,质量和效益变的更重要了,这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发生的第二个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变化。

第三,政策线索或者叫宏观经济政策。谈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我们说我们现在宏观经济政策主线是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和过去的需求管理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说它是对需求管理的颠覆性调整和方向性改变。完全不是一回事,方向是相反的。讲需求管理的时候大家回想一下它的基本点在哪儿?首先,我们要站在需求侧;其次,我们盯的是需求总量;最后,我们做的是围绕着需求和供给总量之间的差异做逆向调节。反正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需求多了减需求,需求少了就加需求,为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一种经济的短基表,我们过去说2019年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想的是2019年要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使得供求之间,接下来说在2019年求得平衡,这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我们很熟悉,但是现在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是一种替代、一种颠覆、一种改变,正好倒过来,我们要站在供给侧紧盯供给的结构,而且依靠的是一种改革的力量,而主要不是政策安排的这样一个举措来求得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所以当讲到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其实至少咱们眼中要出现经济的主要矛盾、经济工作当中的发展理念、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这三个不同的要素,用这三个方面的要素来区分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发展,当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时候,接下来的问题我们就比较容易了。

当前经济运行当中主要矛盾是什么?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研讨,做出这样的判断“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主要矛盾有周期性的问题,但更多的结构性的问题、体制性问题。当谈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说“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适时适度实行逆周期调节”当提到保持定力的时候定在什么方位?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本来想做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半路上出现了宏观经济环境的新的变化,不得不腾出一部分精力来实施逆周期调节,但是这种逆周期调节,这里讲的是叫适时的要适度的。但是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把宏观经济的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

当面对来自于两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甚至多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告诉自己并且坚信整个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这样一个理念。不顾此失彼,但也不能平均使力。

现在需求不足,就要千方百计增加需求,实施逆周期调节,但是这时候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显然不行,只管长期不顾当前也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所以怎么统筹兼顾实现政策的合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两方面都要,两方面都要兼顾。但是接下来一句话,不能平均使力,50%的力量实施逆周期调节,50%的力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不是我们当前的选择,我们都知道矛盾终有主次之分,政策线索终有主次之别,那么我们应当把主要的力量、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付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对付体制性矛盾和问题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为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实施逆周期调节。所以,矛盾的主线和政策的主线应当是十分清晰的。

在当前最需要做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件事,切忌惯性思维重蹈覆辙,惯性思维它的来源既包括我们过去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所经历的经济学训练,也包括在过去的日常工作当中的经验性的积累,当学生阶段的训练和工作阶段的积累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融入我们血液当中的那种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是不由自主的,因而,当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新形势的时候,如何反复的告诫自己我们必须得转换思维方式,转换思维理念,以新的分析方法面对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是不容易做到也不容易完成的一件事情。但不管怎样适者生存,得学着做,得逼迫着自己、强迫着自己做到。否则的话,难免会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经济政策的走势产生问题。大家能够看到从去年7月份以来到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期间,这将近半年的时间在经济学界所产生的围绕着财政赤字,围绕着减税降费,围绕着货币政策所产生的一系列争论,其实争论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争论的背后反映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所谓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我们分析的这种结论和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和主张方面的巨大差异,这是必要的。

因而在当前,我们很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没有变,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个主要方向没变就包括着我们这个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理念没有变,政策主线没有变,当前实施的强化逆周期调节,并不等于我们要重回需求管理的轨道,而实质上仍然是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仍然是为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创造条件的这样一个作用的界定。 (作者: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

政策借鉴

山东章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抓住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融合发展的新乡村过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着主体不清晰等诸多问题,通过改革,农民被赋予特殊法人身份,可以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新动能。下一步章丘区将抓住机遇,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联合、产业融合,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力争明年股民分红翻番。

章丘区抓住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融合发展的新乡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章丘区有效激活了49亿元的农村集体资产,唤醒了“沉睡”的资源,真正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

章丘区在改革过程中,因地制宜,对农村土地资源丰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农民改革意识强烈的村庄,注重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白云湖街道杨南村流转土地759亩,流转率达80%以上;龙山街道宋家埠村流转土地1132.28亩,流转率达100%。两街道都成立了土地经济合作社,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章丘区通过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土地集中流转,破解农村土地小农经营、闲置分散、生产率低的发展痛点,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产业融合率,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章丘区围绕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通畅、保护严格的目标,构建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区18个镇街全部建立了产权交易大厅,集体内部股权转让通过网上公告、村集体内部竞标、高价中标的形式,确保股权转让合法有效,提升股权转让溢价率。明水街道柳沟村通过网上竞标,股权溢价率达64%。全区270余个村(居)通过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土地、林地、荒山等资源有效流转。

截至目前,章丘区颁发土地确权证书19.6万个,土地确权率达100%。此外,清查农村集体资产49.36亿元,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88.7万人,创设户籍股、世居股、劳龄股、夕阳红股等8种股权形式,探索13种创新制度,895个村(居)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顺利完成董事长(理事长)、监事长基层选举工作,20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工作,实现股民分红4.78亿元。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土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构建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优质发展,加快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释放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激活了现代乡村治理的新机能,提升了农村全面改革的新效能,挖掘了基层群众创造的新潜能。

  • [编辑:张琳洁]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