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分析与预测专辑第444期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经济形势分析

运城市经济信息中心

经济分析

中央政治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务院:在全国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隆国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资本市场将成为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组成部分

宏观调控助力经济稳中有进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六问

今年我国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正在加大

要情文摘

汽车促消费新政将相继出台

防风险仍是金融工作的重要选项

一号文件着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多规合一”凸显规划重要性

中办、国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内部报告

5G首秀在即 工业互联需求成为驱动力

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呈现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态势

政策借鉴

急企业之需解企业之难 山东精准施策打出“组合拳”

经济分析

中央政治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同时,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我们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习近平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习近平强调,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习近平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要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要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

习近平强调,要把金融改革开放任务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推进新的改革开放举措。要深化准入制度、交易监管等改革,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要统筹金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金融监管力量,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要建立监管问责制,由于监督不力、隐瞒不报、决策失误等造成重大风险的,要严肃追责。要解决金融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要培养、选拔、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干部队伍。

国务院:在全国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制定涉企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使政府决策更符合实际和民意;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在全国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部署推动家政服务增加供给、提高质量的措施,促进扩内需、惠民生。

会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实施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要把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贯穿全程,这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在制定前,要主动及时了解企业所急所需所盼,努力使拟制定的法规政策更有针对性。在制定过程中,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要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听取有代表性企业的意见,意见采纳情况要及时公布或反馈。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设置缓冲期,为企业执行留有必要的准备时间。通过提高法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公开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更有利于公正有效实施。要加强对法规政策实施的后评估工作,该调整的适时调整,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和水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部署,立足更多向市场放权、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会议决定,一是聚焦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再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一些产品注册初审等25项行政许可事项,将一些职业的执业注册等6项许可权限下放至省级或以下政府部门。既简化程序、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也有利于把政府监管更多聚焦安全等重要方面。二是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对每个审批阶段实行一个部门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行告知承诺、区域评估和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制度,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上半年在全国做到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

会议指出,促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是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需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消费、增就业。一要促进家政服务企业进社区,鼓励连锁发展,提供就近便捷的家政服务。大力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中介等家政服务新业态。二要加强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推动质量提升。在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创办家政服务类职业院校。三要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推广示范合同。建立诚信体系,实施规范监管。四要加大政策扶持。按规定对小微家政服务企业给予税费减免。鼓励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化解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转岗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家政服务培训。支持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配建职工集体宿舍。

隆国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跨境贸易与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重要表现。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和11.9%。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分水岭,此后,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速。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25.4%的峰值后,2017年降到22%。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6.32%,近10年在波动中维持,2017年为6.65%。跨境直接投资规模2007年达到18938亿美元后出现收缩,2008—2017年年均增速为-0.4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格局发生变化。从内容变化看,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所上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但货物贸易增速下降幅度更大,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达到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3.2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相应上升,占比从2008年的19.9%上升到2017年的23.2%。从格局变化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额的比重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发展到与发达国家接近,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机构组成的一套复杂的国际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从理念层面看,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由贸易理念正受到所谓“公平贸易”理念的挑战。从规则层面看,新的经贸规则从以往的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深度拓展。从治理平台看,多边贸易谈判停滞不前,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未果,但区域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平台,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多边组织的改革被提上日程。

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具有深刻复杂原因

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回顾历史,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打断了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才重新启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严重冲击,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破产,大多数经济体增长速度下降,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并伴生失业增加、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很多国家出台了贸易救济措施甚至保护主义措施,直接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副作用积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前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高歌猛进,积累的副作用在一些国家逼近了临界值。同时,一些国家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产业空洞化、金融风险跨国传导等问题被过度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反应,这些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社会舆论分化,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上升。

国际格局发生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然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近年来,虽然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而道远。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

当前,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能否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关乎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关乎全世界繁荣稳定。我们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登高望远,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走势。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呈现出速度放缓、内容变化、格局分化、规则重构的新特点。我们既要看到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调整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更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大势。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适应生产力在全球优化布局的内在要求,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要在准确判断经济全球化走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外开放战略,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应与时俱进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开放内容上做到贸易与投资并重、制造与服务并重、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在开放对象上做到对发达经济体开放与对发展中经济体开放并重,在开放方式上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在开放布局上实现沿海、沿边、内陆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积极打造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扎实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以我为主的国际产业链;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推动开放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开放条件下的创新能力,尽快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切实改变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不足,对内管制过度”的局面;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资跨国公司,增强在全球整合资源的能力。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赋予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更大自主权,商签高质量区域合作协定,以开放促改革。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应从多个层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双边层面上,要充分认识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合作竞争的长期性、全面性和复杂性,从和平发展大局出发处理好大国关系。在区域合作层面上,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等谈判进程,稳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多边层面上,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将是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中国要积极参与改革,成为改革的核心成员。应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寻找各个成员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提出能够兼顾不同国家利益的改革方案。

稳定的外部环境是各国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舍弃,更不能推倒重来。要坚定奉行多边主义,敦促各方切实遵守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斡旋解决地缘政治热点问题。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不论是科技创新、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还是网络、外空、极地等新疆域,在制定新规则时都要充分听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见,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诉求,确保他们的发展空间。

资本市场将成为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应从更高层次理解资本市场的战略方位,以更强的政策合力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建设步入纲举目张的新阶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为我们从战略高度来理解资本市场历史方位、发展方向廓清了迷雾,更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明晰了方向,鼓舞了干劲。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大国经济崛起背后的重要力量;短短20多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成长历程告诉我们,经济大国离不开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近几年的经济改革实践更是深刻地告诉我们,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资本市场是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世界金融史揭示的一个规律是,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金融强国、资本市场强国均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金融中心,掌握着或至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资源配置权和定价权。比如,美国的资本市场就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投资者、融资者,对全球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具有明显的定价基准作用,并成为全球企业IPO及并购重组最重要的平台。显然,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而资本市场正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金融业的全球影响力、话语权与目前的经济体量并不匹配。可以说,金融业尤其资本市场是否强大,是否富有国际竞争力,决定着大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成色。

资本市场是助力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历史经验显示,经济转型成败取决于资源配置是否高效,而资本市场正是经济社会中最为有效、最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场所。从美国经济发展史来看,正是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其快速实现两次“华丽转身”:先是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小作坊经济向重工业化经济的转型,培育了通用、杜邦、福特等龙头企业;后又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向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创新经济转型,产生了一批如脸书、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我国经济正处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至少可从推动存量经济重组、培育增量经济发展两个维度来推进经济转型。可以说,资本市场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影响着经济新动能的锻造。

资本市场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人口红利式微、要素成本上升的制约下,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力量。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就是要加速释放这些制度红利。其中,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大重点,核心在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将通过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的加法、限制行政干预的减法、优化市场机制作用的乘法、降低市场主体负担的除法,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强化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激发资本市场活力,真正发挥出资本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效力。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动的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是释放资本市场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工程。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着资本市场功效的发挥,而完善的资本市场将加速改革红利的释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经济发展已站上新的历史方位,中国资本市场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步入深化改革发展的新阶段。顶层设计已明确“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方向,纲举目张,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揭开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篇章。

宏观调控助力经济稳中有进

去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困难挑战,我国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协同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政策如何应对?我国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

逆周期调节,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政策,及时熨平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波动,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2018年,下调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退还部分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扩大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出台新的支持研发创新的税收政策,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3万亿元。

同时,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和较快进度。2018年,积极盘活资金存量,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及时下达预算和拨付资金,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突破22万亿元。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和较快进度,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融资问题加剧,及时出台债券、信贷融资支持政策,创新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

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中,确立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明确强调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就集中精力促改革、调结构、添动力。

“国家减税降费红利不断加大,我们公司2018年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11.2万元,节省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提高衣服品质与花式,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浙江湖州厚兴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邱国祥高兴地说。

减税降费是近年来宏观调控的重要关键词,2018年国家实施了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和科技研发创新、清理规范政府性收费等诸多重要举措。

“总体看,减税降费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以改革促减税,二是聚焦实体经济,三是多措并举促降费。这些措施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部税政司巡视员徐国乔说。

财政、货币等方面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为更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2018年,由财政部出资并联合有关金融机构设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截至2018年底,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已达326亿元,担保户数25245户,其中单户500万元及以下的担保金额197亿元,占比约为60%。

货币政策方面,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2018年,扩大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担保品范围,3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4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情况,以优惠利率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

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

2019年,我国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

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正在持续推进。国务院出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其中放宽了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涉及企业1798万户,占全国全部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营企业。这些措施从1月1日起实施,目前广大小微企业已享受到政策红利,预计每年可减负约2000亿元。

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180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2635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545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绝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要实施逆周期调节,主动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在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新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连续和稳定的前提下相机预调和微调,我们循着自己的目标取向,跟着自己的发展节奏,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我们应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理应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 (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六问

2018年是中国经济较为艰难的一年,内外部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正如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的: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如何破局攻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一问: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能否终结?

2018年,中国经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经济的内外部风险均超出预期。

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看来,2018年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是新增基础设施投资下降严重。他表示,基础设施投资是当前投资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低于2017年同期的7.2%,增速下降最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得很快,由原来20.1%的增速下降到了3.7%。

“虽然基础设施投资降速某种程度上看是一个好的调整,因为以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太高,挤压了民营企业投资,给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但是反过来,基础设施投资太低了也不好。”袁钢明说。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并开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统计显示,刚进入2019年,国家发改委就密集批复了多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高铁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超过9300亿元。比如,在2019年1月,国家先后批复了《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两个规划涉及投资3786亿元。而在此之前,已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海、重庆、杭州、济南等多个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复。

2018年经济下滑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前任所长汪同三则认为,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还在进行中。他表示,目前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进入到了关键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国际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结果,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下一步中美之间也有可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从中受益的协议,这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会小一点。”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将“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作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决策部署,再加上近期各部门纷纷发力,2019年,经济下滑趋势能否有效缓解?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GDP增长6.6%。在此之前2018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在京发布《经济蓝皮书》预计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3%,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袁钢明也认同上述判断,他表示,由于政策产生效果往往存在几个月的时滞,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还会持续。

二问:中美贸易战能否熄火?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向对方加征进口商品的关税。截至2018年10月,双方已进行三轮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转折发生在2018年12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G20峰会上会晤并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达成互利共赢的具体协议。

2019年,中美贸易战能否熄火?

当前中美双方传递出的正面消息颇多。比如,中方已经重新开始进口美国大豆和石油,并表态进一步开放市场、强调竞争中性原则、加紧经贸磋商进程等。

袁钢明认为,“一定能够达成休战协议。深层次的原因是中方和美方都打不下去了,两个伙伴的经济损伤都很严重。中美两国均有达成协议的诉求,因为双方都有强烈的和谈愿望,休战协议肯定达成。”

企业界也持乐观预测。如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从美方来看,贸易战对美国而言是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经济调整,金融市场回落,政治风险加大,特朗普也对于达成贸易协议抱有期待。2019年中美利用90天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在汪同三看来也要有最坏的打算,“贸易冲突、贸易摩擦也有可能还会继续,在某些方面还有可能加剧。万一这样对我们的外需影响就比较大,对整个经济增长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应该有预案和心理准备。”

三问: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破7?

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总体呈先稳后贬、双向波动的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全年累计贬值5.0%。

这一年中有两次贬值引发关注。先是4月中下旬以后,由于受外贸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走低,到8月中旬跌至约6.9左右。四季度前夕,受美元指数低位反弹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10月末跌至6.98附近,人民币贬值压力再次加大,由此引发市场对汇率破7的担忧。

受多种利好消息的影响,2019年以来人民币呈快速走强趋势。1月11日,人民币汇率最高升至6.7402,创2018年7月以来新高。

基于近期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引发市场对2019年人民币汇率走向的各种猜想。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再度破7的可能性并不大。

汪同三表示,尽管2018年至少有两次汇率接近7,但都没有出现破7的情况,说明人民币汇率还是比较稳定的。“总体来看,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在2019年能够保持稳定。其实汇率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下决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尽量减少国际上一些不利因素的冲击。7,也只是一个心理点位,即便略微比7更高一些也不是什么大事情。”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在“2019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破7,人民币总体还存在升值可能。汇率一旦破7,市场就会形成相对一致的贬值预期,人民币多头力量遭到抑制,空头力量增强,从而造成汇率进一步下跌。短期汇率受市场预期的影响更大。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于稳定区间。我国“稳汇率”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袁钢明也认为2019年人民币汇率破7的可能性明显减弱。他表示,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汇率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政策作用,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推进得特别快,再加上中美贸易战可能会暂停,2019年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可能有所放缓,这些都将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缓解,因此,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没有破7压力。

四问: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有多大?

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政策已经明确,如何避免由财政收入的减少而影响财政支出?汪同三提出了两个措施,首先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来弥补由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其次是要降低政府的支出。“通过适当的扩大财政赤字和减少政府的有关支出,能够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我国赤字率定在2.6%,相较2017年的3%有所回调。在积极财政政策定调不变的背景下,2019年如果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赤字率是否应该重新突破3%,目前各方争议颇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防风险成为悬在头上的一把刀,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在当下的中国,要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锁定在3%以内。

也有不同看法。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2019年赤字率肯定要破3%。我们认为增值税的减税,叠加三档并两档的改革,或减税1.3万亿,而个税减税方案或减税达3000亿-4000亿,因此2019年总的减税幅度比较明显。在支出刚性的情况下,预算赤字率必然要破3%。政府或可通过结转以往结余和政府基金方面的预算来部分缓解赤字率的上升,但预算赤字率大概率仍会达到3.2%。”

袁钢明也认为财政赤字率可以突破3%,他表示,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总体看比较谨慎。其实,财政赤字没有必要控制得那么紧,财政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2017年我国政府的负债率比较低,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像美国的负债率都超过了100%。所以我国财政非常安全,可以继续扩大财政赤字,赤字率甚至可以突破3%。”

五问: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明显吗?

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的表述相比,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取消了货币政策“中性”的表述。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随后央行宣布全面降准,打响了开年货币政策放松第一枪。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是否有效,某种程度上也即货币政策放松是否有效果,对此汪同三给以肯定。他表示,“降准肯定有效果,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市场多出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就有一万多亿。”

他同时提醒在资金运用上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释放出来的银行资金,要保证能够落实到实体经济,防止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由于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两位数,还比较高,所以进一步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做到松紧适度”的要求仍有空间。

在袁钢明看来,要防止货币政策太紧,不能只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要注意到货币供给的充足合理性。“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直接提供了银行的一些中短期流动性,其政策效果有时比降准还好,银行拿到这些流动资金以后,就会把这个资金配置到一些中短期项目上去,资金周转很灵活也很快。2019年TMLF和降准同时使用,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六问:全国性房地产调控会放松吗?

近期,山东菏泽取消限售、广州深圳下调房贷利率、珠海放松限购等消息接连爆出,市场上关于2019年将放松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急速升温。某种程度上,这几个城市被视为全国松绑房地产调控的信号。

此次几个地方放松房地产调控,监管层并未出面干预或者解释。住建部在部署2019年工作时表示,“房住不炒”政策不会改变,“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2019年工作的首要目标,并将“差别化调控”的表述改为了“分类指导”。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政策仍沿用了“房住不炒”、“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表述,意味着当前决策层不会启动全面放松房地产调控以达到“稳增长”目标。

但是,针对上述几个地方“因地制宜”的重大突破,也有分析人士预测,2019年房地产调控将出现局部松动。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2019年上半年楼市将明显转差,政府最终将在春季或之后放松对大城市的限制措施。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团队预测局部放松的时点或在2019年年中。

即便如此,袁钢明依然坚持认为,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房地产调控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这一次调控松绑只是个别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他表示,国家有多种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规定首付比例就是很重要的措施。中央不松绑首付比例等调控措施,个别地方的这种小放松应该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今年我国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正在加大

伴随着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及国内通胀压力下降,我国央行是否会降息的讨论逐渐升温。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近表示,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与去年相比,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今年我国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正在加大。央行将继续引导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在方式选择上,有序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搭配灵活利用TMLF进行定向降息更具可行性,也避免释放“大水漫灌”的信号,而短期内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概率较低。

货币政策自主调控空间加大

从去年底开始,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明显转向。美国方面,在2019年首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示将视经济状况实际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若经济表现不佳,就可能会“暂停加息”和“放缓缩表”。欧洲方面,欧洲央行此前在议息会议后宣布,继续维持欧元区主导利率水平不变,并预期在2019年夏天前不会加息。澳洲联储也暗示,未来降息概率在增大。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由收紧转向重新放松,给经济仍然困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减轻了压力,增加了刺激的空间。今年2月7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降息行列。

除了外部因素,内部通胀压力的减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更大空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处于2018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利率下调或体现为央行政策利率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2019年开年至今,从内部来看,由于“宽财政”的积极发力纾解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瓶颈,“宽信用”的力度和结构正在发生显著改善,对“稳增长”的支持作用增强;从外部来看,得益于发达经济体紧缩步伐放缓和全球资金转向,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长期稳态,外部风险压力持续下降。有鉴于此,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强化“以我为主”的特征,更加灵活地维持稳健中性、边际趋松的立场。

此前,央行已经通过多种手段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引导利率下行,包括全面及定向降准,有序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未来,这类工具的使用将更具备可能性和空间。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近在回应媒体是否会降息的问题时表示,要更加关注实际的贷款利率的变化。去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各种货币政策的措施,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利率是下行的。与此同时,贷款的利率走势也是下行的,特别是在去年最后四个月,贷款利率下行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今年1月数据也显示,这一趋势在延续。他还强调,利率市场化要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这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

从央行的实际操作看,其更愿意通过注入流动性来调整市场利率,尤其是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概率仍然较低。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短期内存贷款利率不需要调整,首先,市场利率已经下行,调整的必要性不大;其次,该举措信号意义过于强烈,可能会给市场传递错误信号。程实表示,从内部来看,一方面,当前“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初步得到疏通,因此降息可以优先选择在货币市场进行,然后向信贷终端传导,而非“一刀切”地直接调降终端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已经显现,赋予了央行兼顾多重政策目标的余地,温和、精准的降息将更受青睐。相较于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序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搭配灵活利用TMLF进行定向降息,能够维护前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因而更具可行性。有鉴于此,2019年的降息将主要依靠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TMLF操作加码。仅当内外部环境出现极端变化时,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才会显著上升。

引导融资成本下行重在增加企业获得感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继续下行。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董希淼表示,比起下调利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实体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融资利率上的获得感,即让它们真实感觉到融资利率的降低和成本的降低。“从这个角度看,除了继续引导融资利率下行之外,政策也要关注企业的综合成本,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全面减负。”他说。

最近一段时间,多项意在给小微企业减负的政策已经出台。金融政策方面,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综合融资成本。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保持较低费率水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业务收费一般不高于省级担保、再担保基金(机构),引导合作机构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财税政策方面,今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允许各省(区、市)政府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地方税种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目前,超过20地的减税方案公布,这些地方均为50%最高幅度顶格减税降费。 (来源:经济参考报)

要情文摘

汽车促消费新政将相继出台

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布促消费24条措施之后,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新政也于近日获批,新政对原有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促进二手车流通等环节也有多个促进政策正在酝酿。

【问题】汽车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占比超过1/4,是我国促消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发力点。不过,去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下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汽车销量为236.73万辆,同比下降15.76%。其中乘用车同比下降17.7%,降幅尤为明显。数据显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增长,城镇化水平将继续提高,汽车消费总量规模仍有提升空间。从汽车保有量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但千人汽车保有量不到17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例如美国超过800辆,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为600辆左右。另外,从二手车与新车流通量比例来看,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1.5:1以上,如美国、德国等都超过2倍,而我国二手车交易量仅为新车销量的43%,二手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对策】针对这一情况,多部门正在联合发力,系列新政将相继出台。

不久前,十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将稳住汽车消费作为“大头”,24项具体措施中的前6条都针对汽车市场,包括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稳步推进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和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措施等。

日前,《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获得通过,对原有办法作出重大调整。新办法突出了市场配置资源,取消了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数量控制,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利用,由市场决定报废机动车回收价格,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另外,在繁荣新车市场、促进二手车流通等环节还有多个促进政策正在路上。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郑书伟指出,2019年商务部将从汽车流通全链条着眼,积极推进汽车流通改革,推动汽车市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稳住汽车消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2019年,在新车市场,将积极促进汽车流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提高流通效率,改善消费体验。在二手车方面,将严防二手车限迁政策“回潮”,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繁荣二手车市场。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相关部门正积极研究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不仅是在中央层面,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政策力度促进汽车产品消费。河北省日前出台系列政策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内容包括,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计划、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推动公务用车领域示范应用、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以及打破品牌授权单一模式,创新汽车流通体系等措施。除此之外,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河南、辽宁、山东等地也在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集整车制造、研发、零部件、应用等产业链一体化的全球汽车产业高地。

防风险仍是金融工作的重要选项

近日召开的人民银行2019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显示,2019年人民银行将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控制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稳妥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推动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有序整改和平稳转型。

【问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牵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经过一段时间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风险总体上趋于收敛状态。不过,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金融风险出现一些新的演进特点,防控风险的优先顺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对策】一是稳妥有序处置重点领域风险。继续推动结构性去杠杆。加大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有序处置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存量。高度重视防范化解跨市场、跨区域风险传染。坚决治理金融乱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金融犯罪和金融腐败行为。二是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改进金融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破产机制。三是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平稳处置化解各类风险。

一号文件着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六个“一号文件”。

政策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政策背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城乡关系从分割向融合转化,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村居民市民化、超过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才能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切实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才能真正完成2020年全面小康的任务。

政策亮点: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意在进一步落实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这也是今后“三农”工作的重要基调。二是提出“四个优先”政策导向,谋划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地重要路径。三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四是紧握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党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持续性,也彰显了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决心,给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吃了一颗“定心丸”。

政策意义:如果说去年一号文件是一份“管全面、管长远”的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把重心聚焦到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上面。这体现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渐趋深化细化,也意味着相关政策框架渐甄完善成熟。

政策建议: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要保持足够历史耐心,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复杂性。各地农村千差万别,要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尤其对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坚持问题导向、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推进,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农村改革为了农民,更要依靠农民。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多规合一”凸显规划重要性

最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政策内容: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强化规划权威,改进规划审批,健全用途管制,监督规划实施,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政策背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下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因此,面对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短缺性及其配置低效性的挑战,破解创新驱动发展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突出矛盾,推进“多规合一”就成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此前多年,各地常常有规划发布。甚至每到换届伊始,便是规划密集出台之日。有人戏称,每任市长手里都有一张蓝图。随之带来的后果是,规划日益繁杂、相互掣肘,数据时有冲突、执行部门难以落实。一些规划囿于部门、地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近年来重复建设屡禁不止,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政策意义:这一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思路,也是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具体举措。将“多规合一”的规划管理工作体系、技术体系、信息平台等关键方面谋划好,既有利于推动各类规划的落地,又有利于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政策建议:规划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避免单纯市场化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公地悲剧”说法,说的是一项资源或财产许多人都可以使用却没有合理的界定,可能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枯竭。有鉴于此,“多规合一”更加考验规划的前瞻性,这需要加强规划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强化协调性,切实强化规划的权威,科学布局国土空间范围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同时,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越位,也不缺位。政府做好规划,绘就蓝图,一经确定,就应长期有效,不可随意变更。同时,要避免事无巨细、大包大揽。

中办、国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实施方案》指出,今后5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更好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目标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聚焦重点,带动全局;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分区规划,分类推进。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普及,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学习大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一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二是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三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四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五是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六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七是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八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九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十是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

《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学校法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三是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四是加强教育督导评估,有效发挥教育督导“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职能,保障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发展。

《实施方案》最后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本地区落实方案。各部门要主动履职尽责,确保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国务院教育督导部门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压实落实责任。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做法,凝聚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共识,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内部报告

5G首秀在即 工业互联需求成为驱动力

今年3月,对于5G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月份。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洪楠基2月20日透露,韩国下月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开启5G网络服务商业化运营的国家。这意味着,酝酿数年,经过各种试用服务,5G将正式走向市场。放眼全球,5G发展正呈现全球齐头并进的局面,而非少数市场突破,这可以说是5G与4G最大的不同。而此前被一致认为在5G领域早已落后的欧洲正在大步追赶,其背后的驱动力值得关注。

5G将迎来全球正式首秀

据韩国媒体报道,洪楠基是在首尔举行的一场关于创新驱动型增长的高级官员会议上公布的这一消息。他透露,韩国政府3月还将公布一项在各行业应用5G的计划。有韩国媒体报道,韩国电信、SK电讯、LG Uplus三家运营商仅今年就将投入约3万亿韩元(约合179.7亿元人民币)用于5G,希望在韩国打造无缝的5G连接。

韩国在发展5G方面一向积极主动,尤其是政府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去年举办的平昌冬奥会甚至将“ICT奥运会”作为五大目标之一。而韩国电信公司则在冬奥会期间推出了全球首例5G试商用服务。平昌冬奥会试商用的5G主要是虚拟应用,最为吸引关注的是5项业务:“同步观看”,用于雪橇项目,通过超微型无线摄像头和电信模块,可为观众提供运动员3D视角的实时画面;“时间切片”,是基于5G的视频流技术,观看者可以自主控制时间、观看目标、角度等;360度VR(虚拟现实),应用于冰球和滑雪项目,观看者佩戴设备就可以VR方式观看比赛;“全景视角”,应用于越野滑雪项目,观看者可实时追踪特定运动员;5G公交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交通工具。

韩国方面未公布5G商用服务的细节,但综合看来将集中在5G最热的几类应用场景。5G数据传输速率可望达到4G的40-50倍,对于4K高清广告、实时AR/VR互动等都将带来体验上的显著提升,同时将开启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化、云计算等领域。

全球巨头一齐发力

尽管韩国将打响5G“第一枪”,但目前看来,全球在发展5G方面呈现出了齐头并进的局面,政府的重视、规划、引导,最终落实到了企业的行动上。如今,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启动了实质性的5G部署举措,近一段时间尤其紧密。

近一段时间,我国三大运营商在5G领域频频试水,5G机场、5G车站、5G直播、5G远程手术等应用相继成功实施。

英国移动通信巨头沃达丰近日也宣布,已将曼彻斯特机场打造成为英国首个5G机场,并将在接下来的数周在更多英国机场部署5G服务。据悉,沃达丰在曼彻斯特机场1号航站楼部署了5G天线,为用户提供远高于4G服务的移动网络速率,用户45秒即可下载一段656Mb的视频,而在现有的4G网络上,则需要约3分钟。

英国移动通信运营商O2近日也表示,今年年底前将在伦敦、爱丁堡、加地夫和贝尔法斯特4座城市推出5G服务,并将在明年年初将5G拓展到更多城市。此前O2曾邀请英国百强企业参与其5G试验台试验,共同开发5G用例。“移动是英国重振经济的最大机会之一,能改善英国居民的生活,5G对这个国家来说是重大的里程碑。”西班牙电信(O2的母公司)英国公司首席执行官Mark Evans表示。

事实上,外界对于O2的这一表态多少有些惊讶,因为此前西班牙电信曾公开批评,业界在2020年前匆忙上马5G有些过于激进,并警告称“那些急于部署5G的运营商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目前看来,西班牙电信已经改变了看法,该公司不久前表示,将增加10亿英镑的资金用于5G的推出。

今年年初,沃达丰和O2也签署了5G网络共享协议。此举被行业分析师称为英国在5G愿景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近日有所动作的还有法国和日本两大龙头企业Orange和NTT,两家达成了合作,未来三年将共同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云服务、智慧城市、运动、体育和文化等领域开展研发合作。

今年年初,日本三家运营商也纷纷表示,已经开始5G应用测试。

而在美国,几家运营商在发展5G方面始终不遗余力。Verizon和AT&T此前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5G服务,而T-Mobile和Sprint则计划明年商用5G。这样的进度显然达不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预期。他上周在推特上呼吁美国企业在部署美国5G网络方面“加把劲”:“我想要5G甚至是6G,在美国尽快部署。它要远比现有的标准更强大、更快速、更智能。美国企业必须‘加把劲’,否则会被甩在后面。我们没有理由被甩在后面。”此前,特朗普曾表示,美国在5G方面必须引领全球,如此才能巩固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的位置。去年9月28日,白宫高层官员在召开的“5G峰会”上表示,特朗普政府将采取“美国优先,5G第一”的方式鼓励私营部门尽快部署5G。同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阿基特·帕伊更是直白地提出了“5G快速”计划:释放更多频谱;促进无线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现代化法规。

5G将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已经得到公认。CTIA赞助的研究表明,5G技术可以创造多达300万个新工作岗位,带动2750亿美元私人投资和5000亿美元新经济增长。但此次,美国进一步将其上升到了“美国优先”的国家竞争力高度。

工业通信需求成为5G动力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欧洲在发展5G方面明显落后于美国、中国、日韩等地。但从近期欧洲运营商的动作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而且最近,欧洲多国明显加快了5G的规划和部署进度,这也让一度被认为早已落后的欧洲获得了更多关注。

瑞士联邦通信委员会2月初授予三家瑞士电信企业5G频谱。而此前,英国、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国家相继发放了5G牌照,而法国、德国也将在近期启动5G牌照拍卖。政策层面的清障工作越来越顺畅。

爱立信高级副总裁兼欧洲及拉丁美洲主管Arun Bansal也明确反对欧洲5G落后论这一看法。他表示:“全球会基本同步推出5G服务,但是各自的推动力不同。多数欧洲运营商和政府目前都希望加快部署5G,这取决于管制环境和牌照的发放进度。”他指出,同美国和亚洲地区相比,欧洲移动用户的人均流量要明显少,为此在消费者层面,加速部署5G的需求并不强烈,主要的推动力将来自工业化需求和用例。

德国部分企业的计划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有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建立自己的超高速5G网络,而西门子、大众和戴姆勒也计划投资工厂网络。

Bansal看好欧洲的5G发展前景,但是他也认为加速大规模部署5G存在一定的挑战。

Bansal同时指出,同欧洲相比,美国加快部署5G的动力来自解决偏远地区的通信问题,如通过提供固定无线接入为此前难以被通信网络覆盖的地区提供服务。不过,运营商显然并不想放弃工业市场。AT&T近日公布5G三大支柱型应用:移动5G、固定无线和边缘计算。AT&T企业部门首席营销官Mo Katibeh说:“我们推出的5G服务与先进的网络功能相结合,将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改善。它将为增加收入、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最终为员工和客户创造惊人的新体验提供机会。无论是本地创业公司、发展中的区域性公司,还是全国性企业,这三大支柱都将是开创性的。”

目前看来,传统产业客户对于5G所能承载的通信能力更为期待,这也直接促使运营商在部署5G方面的积极性大增。Gartner的调研显示,全球三分之二的企业机构有意在2020年前部署5G。这些企业机构预计5G网络将主要用于物联网的通信与视频,运作效率则将成为关键驱动力。下月即将首秀5G的韩国电信也始终认为,5G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前景美好。

(来源:人民邮电报)

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呈现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态势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背后,动力电池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56.89GWh,同比增长56.88%,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产销占据全球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和动力也成为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吸引各方关注。

日前,《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调研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江苏常州发布。据了解,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都走在国内前列,甚至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竞争力和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动力电池的产业发展水平。

出货量快速增长产能结构性过剩

“动力电池的创新发展是我国解决交通能源问题的重要依托,打造动力电池包括原材料生产、电芯、组装、应用、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闭环,更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前提。”中汽中心情报所所长程魁玉表示,动力电池的发展于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的还有隐忧。《报告》认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日益严峻。2018年,全国动力电池总产能已超200GWh,而全年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为56.89GWh,产能利用率不足30%。近年来,一批低质、落后动力电池企业无序扩张,而高端动力电池企业产能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呈现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态势。

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核心技术优势,各环节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电芯实现了三元NCM811电池的量产应用,产品单体能量密度260Wh/kg,系统能量密度180Wh/kg;方形、软包生产设备和圆柱后段电化学环节设备基本实现国产,自动化程度和设备精度显著提升;正极材料NCM811和NCA材料初步实现国产,并在部分产品上实现应用;硅碳负极材料已量产,并出口到国外;湿法隔膜已国产化,产品性能接近国外水平;电解液实现了新型添加剂的研发和量产。

《报告》认为,虽然我国动力电池各环节技术取得一定发展,但企业总体研发水平仍相对薄弱、产品一致性差、同质化问题严重、安全问题频发,特别是在电池能量密度、BMS、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技术上我国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基本不存在代差,但在产品质量、一致性等方面仍有不足。”中航锂电董事长刘静瑜说。

集中度加强格局存变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已进入淘汰赛阶段,头部效应明显。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从2016年顶峰的150家减少至2018年12月的70家,前十企业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73.4%上升至2018年12月的83%。企业盲目扩张造成资金链紧张、技术路线选择与政策和市场偏离、下游大幅压价使得利润下降、客户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企业竞争加剧、数量锐减。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日韩企业将加速进入国内市场。以松下、LG、三星SDI为代表的日韩企业,产品已在全球高端乘用车领域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且在原材料开发、自动化生产、电池系统集成、BMS控制和车企联合开发等方面优于国内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突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取消时间临近,日韩企业加速进入国内市场,预计将占领部分高端乘用车市场份额,而中低端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仍将以国产电池为主。

与此同时,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也涌现出一些龙头企业。2018年,出货量排量前两位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达61%,相比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同时在研发实力、产品性能、产能规划等方面均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与国际巨头松下、LG、三星SDI进行对比,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和比亚迪等国内领先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制造工艺、客户资源和供应体系等方面差距不断缩小。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标准体系的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围绕整车安全、电性能、寿命、空间布置与循环寿命等需求开展制修订工作,国内目前已发布包含20余项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和系统标准,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等管理政策的发布和实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关注新变化应对新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新要求、新变化、新挑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补贴取消时间临近。补贴持续退坡、技术门槛大幅提升,且取消时间临近,完全市场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动力电池产业将传递更多压力;二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前十家企业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73.4%上升至2018年的83%。未来随着日韩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三是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凸显。2018年国内发生了数十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为了追上补贴周期,缺少验证的高比能量动力电池削弱了安全性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质量的担忧和焦虑加重。四是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不断进步,逐步开启商业化进程,产业发展新的竞争点正在显现。”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高清指出,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巨大挑战。

以江苏省为例,作为我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省份,江苏省的动力电池发展也呈现出关键技术相对薄弱,产业布局待优化、材料企业配套能力偏弱、产能释放慢制约总体规模增长、缺少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动力电池发展面对的困扰。

“随着特斯拉等外资品牌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动力电池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建议我们的动力电池产业要向高端化发展。”江苏省工信厅产业政策处汽车办处长卢载贵表示,高端化首先要技术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追踪前沿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其次,要提升产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一致性。最后要开拓市场,积极开拓高端自主、合资和外资品牌市场及国际高端市场。 (来源:中国工业报)

政策借鉴

急企业之需解企业之难 山东精准施策打出“组合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在高质量发展上“一定要奋力蹚出一条路子来”。当前,山东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和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民营经济大有作为。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山东省急企业之需、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推出了一系列“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举措,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

去年11月,山东省聚焦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堵点,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围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等6个方面提出35条政策措施。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能立竿见影地为民营企业省下真金白银,增强发展信心。《意见》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努力稳定就业的参保企业,可通过减费方式返还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的50%失业保险费。对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从3%阶段性降至1%的现行政策,2019年4月底到期后继续延续实施。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也是35条举措中要突出解决的“硬骨头”。为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的动力,《意见》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督促金融机构明确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标准,降低金融机构小微从业人员利润指标考核权重,增加贷款户数考核权重。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将小微企业贷款基础资产由单户授信100万元及以下放宽至500万元及以下。成立100亿元的纾困基金,由政府出资引导,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出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效解决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对纾困名单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及其控股股东予以必要救助。

用地难、用地贵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对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方向、带动力强的省重点项目,山东省将采取省土地计划专项指标或省市县联供方式予以用地保障。对各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为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意见》提出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禁止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过程中设置限制或者排斥民营企业的不合理条件。对具备相应行业资质的民营企业,参与政府主导重大建设项目,不得设置初始业绩门槛。

“创业、创新+创投”的协同互动发展格局能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山东省专门制定推出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通过构建多元化创业投资机构体系、拓宽创业投资融资渠道、进一步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加强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政策环境、营造创业投资良好服务环境六大项措施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鼓励具有资本实力和管理经验的个人依法设立一人公司,从事创业投资活动。支持信托公司、民营企业、投资公司等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企业,通过新设企业、变更登记、增资注册等形式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鼓励包括天使投资人在内的各类个人从事创业投资活动。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满2年的,可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 [编辑:张琳洁]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