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印象邯郸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如果不来邯郸,恐怕我对邯郸的认识,永远只会停留在那个被庞涓围困,又被孙膑解救的赵国都城身上,然而有幸的是,我能亲临邯郸,这使我体验到了当代邯郸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就从滏阳河说起吧!这条发源于太行山脉的河流,弯弯曲曲流过了整个邯郸城,也为邯郸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生活乐趣。

每到傍晚时分,滏阳的两岸就聚满了人们,有吃过晚饭出来散步的,有为了避热出来乘凉的,有三五成群出来闲聊的,也有乘着夜色、叼着香烟出来钓鱼的。在河的两边载满了杨树和柳树,如果不是遇上大雨天气,这些茂密的树林里都会闪出无数的灯光,这可不是政府为了装饰滏阳河专门修建的,而是附近的居民拿着手电筒抓蝈蛹呢。那一闪一闪的灯光,就像散落在人间的星星一般,为滏阳增添了又一份色彩。

好几次我都忍不住内心的好奇之心,于是和他们一样的,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穿梭在这茂密的杨柳之间,然而除了满地的窟窿眼和腐烂的树叶,什么都没有找见。

沿着河流一直向南走,就会听到从树林里传来阵阵的诵经声,若隐若现,好似天籁之音,引诱着你一直向前走去。起初我还以为这些神秘的诵经声,是从附近的寺庙里传来,可当我步步地走进才发现,原来有一群老大爷老太太,在树林里做健身运动呢,这阵阵的诵经声正是他们的健身曲。

在靠近中华南大街的北岸,有一个邯山广场,这是邯山区的政府为了宣传和引弘扬法治精神而建立的。

公园的入口处,摆放着一套由石头刻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央是一座四棱锥型的龙台,两边的长廊上竖立着“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区”的标语,广场内竖满了依法治国的宣传栏。远远望去,整个广场在法律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威严与肃穆。

然而这里的人们可不会谈法色变,每当夜色降临,这里总是聚满了附近的居民,他们可不在乎什么法治不法治,只要能够幸福安康的生活,那才是国家给予他们最好的制度。同样,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不在长篇阔论的报道当中,不在精彩绝伦的影视当中,而隐藏在寻常百姓的心里,体现在寻常老白姓的生活方式上。

就说夜晚的邯山广场吧,这里有大叔大妈跳广场舞的,有少男少女牵手散步的,有抡着长鞭抽陀螺的,有三五成群踢毽子的,有拉着二胡,围着一群人唱红歌的,有下象棋的,有写地书的,更有铺着地摊卖小孩玩具的。

来过一次,就能被这热闹的场面深深的吸引。那踢毽子的小伙,抡起毽子就朝对面的姑娘踢去,眼看着毽子越过姑娘,就要落地了,那姑娘顺脚一个后踢,毽子从身后跳到身前,再提脚一踢,便朝另一个小伙飞去,另ー个小伙不慌不乱,只拿胸轻轻一挡,再猛脚一踢,又飞向了另一个姑娘,整个场面好不热闹。再看唱红歌的老太太老大爷们,一个个拿着词谱,跟着音乐,随着指挥员手势的一起一落,唱完了《红方红》唱《一条大河》,唱完了《为了谁》紧接着就是《强军战歌》,唱的让我也忍不住想要加入其中,然后一展歌喉,让这些老前辈们看看年轻人的热情。一旁写地书的老大爷似乎根本不被这些所吸引,拿起海绵笔,慢悠悠地从池水里沾满水,然后在地上孜孜不倦地写着。和这位老大爷一样的,不远处的大树下两位下象棋的也是全神贯注的,不被外界所迷惑,展现出一副得道高人的风气。

广场上歌唱声,儿啼声,欢笑声,二胡声,抽陀螺声,踢毽子声混成一片,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好一派安定繁华的景象,恐怕也只有在这么一个和平富裕的年代,才能呈现的出来吧!

赵苑公园可以说是邯郸的象征了,也是邯郸市内最大的公园。据说这里以前是赵国皇后的后花园,现在经过新建,成为了一个体闲的公园。公园依据战国风格而建,园內依旧保留了铸箭炉、汉墓等许多的遗址,在“成语典故苑”中,就有“围魏救赵”和“锲而不舍”的成语石碑,“锲而不舍”出自荀子的《劝学》,荀子正是邯郸人氏。对于“围魏救赵”,我想学过《三十六计》的人一定会知道,“围魏救赵”不仅仅是一个典故,也是一条计谋,更是一种智慧。

夜晚的赵苑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神秘,那五彩缤纷的颜色,仿佛伴着现代人的科技,把人带入了两千多年前的赵国都城。

一个公园最热闹的时间不过就是早上和晚上了。

有一次清晨,我乘车到达了位于赵苑公园正东方向的龙湖公园,进入公园的时候我惊呆了,面对公园的入口,不管是桥上还是羊肠小道上,还是大片大片的空地上,都站满了晨练的人,他们跟着节拍做着同样的动作,整个场面像极了《西游记》里那些漫山遍野练功的小妖。在龙湖公园南边的荷塘中,有几个上了年纪的摄影家,他们拿着照相机,对着满塘的荷花不停地挑选着角度。我沿着小路一直朝里走去,当接近他们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走到了荷塘的中央,正是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误入藕花深处”然而却没有“惊起一滩鸥鹭”。

邯郸的人们也是非常的热情好客。

在天桥对面,有一个卖咸菜的老大爷,总是坐在阴凉处,拿着扇子“呼呼”地扇着,不管多热的天气,老大爷总呈现着安静祥和的气态。我常在那里买咸菜,去的次数多了也就熟了,当老大爷知道我是从山西来的,在邯郸工作的时候,总是会多夹一点咸菜,还说孩子背井离乡的挺不容易的,在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给我送水的那位大哥,每次来都说着让人难懂的邯郸方言问长问短,开始的时候我还告诉他我不是本地的,听不懂你的话,他“呵呵”一笑便换成了普通话。可能是那位大哥太忙了,有时候就忘了我是外地人,每当再次送水的时候又换成了邯郸方言问长问短,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不管能不能听懂,总是“哦哦”对对”的回答着。

散步的时候,我还有幸认识了当年师范学院毕业的张老头。我们在一起聊天,听他讲当年文革的故事,从他口中了解他眼中的毛泽东主席;我们一起聊历史,聊文化,听他分析当今中国青年的信仰危机,文化危机;我们一起聊马克思,聊中医,聊军事,聊典籍,几乎是无话不说,无话不谈。

有一次我路过天桥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猛烈的刹车声,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不小心把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大爷蹭倒了,我脑海里顿时呈现出老大爷倒地不起,然后出租车司机被讹上十万八万的情景,然而还没等出租车司机下车,老大爷就站起来,拍拍土,对着出租车司机打了个招呼,似乎在说“我没事,还能挺住”,然后就扶起自行车,潇洒地离去了。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就是从邯郸出来的,说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

因为这个故事,我还专门研究了邯郸人的走姿,发现没什么不一样,可能是时间长了和世界同步了吧,也可能是因为邯郸人的走姿早已被我们学会,我们现在的走姿正是当年邯郸人的走姿。位于中华北大街的学步桥广场上还保留着“邯郸学步”的滑稽雕像呢。

在学步桥广场的两边,正是邯郸小吃云集的地方。那里有山西的刀削面、西安的手工凉皮、安徽的牛肉板面、兰州的牛肉拉面、武汉的热干面、成都的酸辣粉.....沿街的小吃摊更是数不胜数。如果吃完了街边的撸串就驴肉卷饼,再来一份炒酸奶配葡萄汁,那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呀!

在中华大街两旁的老树上,布满了红色的小灯笼、绿色的投影灯以及五颜六色的流星灯,一到晚上,那五彩缤纷的灯光,配着马路上行驶的车灯,将邯郸城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如果此时,行驶来一辆33路公交车,你可一定要坐上去,它会从中华大街的北端一直行驶到中华大街的南段。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童话世界里的灯光,听着车内想起的音乐“梦中的婚礼”,你会真的被它带入梦里去。

我一直告诉自己,如果直的喜欢一座城市,那么就把它放在心里吧,这样这座城市就永远的属于你了,我想此时此刻,邯郸已经在我的心里了。(本网记者 王萍)

转载声明:此文章属于本网原创稿件,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

  • [编辑:张萍]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