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娜(左一)正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李冰蕊、兰立强)她被同行称为“护理观察的鹰眼”,26年职业生涯练就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近乎直觉的敏锐;她将晨会变成“沉浸式课堂”,用情景剧还原沟通雷区,教导年轻护士如何有效与病人沟通,让护理工作更有温度;她总是以温柔的力量给患者以战胜病痛的勇气,用耐心和专业赢得家属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她就是薛娜,运城市中心医院口腔介入科护士长。
从童年邻院到抗震一线的初心之路
在薛娜看来,自己与医护工作的结缘可能还是由于“小时候的那一眼”。薛娜就读的小学与医院仅一墙之隔,她经常能从砖缝中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匆忙碌的身影,从那时起,她心中悄然种下了一颗向往医疗工作的种子。中考结束,薛娜如愿以偿考上运城市卫校(现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开始系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技能,正式踏上“白衣天使”逐梦之旅。
1999年,薛娜带着对护理工作的憧憬踏入运城市中心医院。从重症监护室到胸外科,再到口腔介入科,薛娜的职业生涯充满挑战。她将ICU称为“黄埔军校”:“那里教会我严谨,也让我面对任何病情都从容不迫。”
薛娜向记者展示山西省医疗队成员在汶川地震时抢救伤员现场。
2008年,26岁的薛娜瞒着家人奔赴汶川灾区。作为山西省医疗队成员,她经历了余震、泥石流与失联的恐惧,晴天40多度的高温炙烤与夜晚的蚊虫叮咬,都没有动摇她救治伤员的坚定信念。她和队友们翻山越岭巡诊,为受灾群众处理伤口、安抚心理。“那段经历让我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薛娜告诉记者。
用细节关爱传递人文护理温度
在薛娜看来,护理绝非简单的“打针发药”。她深谙“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真谛,特别是在患者术后最脆弱的阶段,护士的床边守护不仅是治疗延续的重要环节,更是筑起预防险情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采访当天,薛娜便刚刚处理完一起突发状况。当日查房时,薛娜敏锐注意到一位口腔科外伤患者的护理盲点:这位合并肋骨骨折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但并未进行血氧监测。“虽然主诊是口腔手术,但肋骨骨折可能导致呼吸受限,术前缺氧会极大增加全麻风险。”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当即建议启动血氧监测。监测数据印证了她的预判——患者血氧饱和度已低于正常值。薛娜立即实施吸氧干预,成功化解了可能危及生命的潜在危机。
谈及这次经历,薛娜将这种精准预判和快速响应定义为“护理防御”:通过专业洞察填补诊疗环节的细微漏洞,在风险萌芽阶段构筑安全屏障。在她看来,这种看似“隐形”的守护,正是护理专业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所在。
薛娜在查房现场与患者进行沟通。
医者仁心是基础,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智慧,而以诚待人是与患者的相处之道。一次,她发现患者因张口困难拒绝刷牙,立即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牙刷及清洁方法,并表示自己会在下班前检查落实,让病人既暖心又舒心。“用专业说服,用行动关怀,病人自然会配合。”薛娜坦言。
薪火传承中培育新生代“提灯人”
“现在的孩子不缺技术,缺的是对‘人’的关注。”薛娜直言。她常教导年轻护士:“若病人是你的家人,你会如何对待?”一次,新护士未及时更换脏床单,她当场质问:“如果是你父母躺在这里,你忍心吗?”这种“换位思考式”的教育,让年轻团队逐渐学会关注患者的心理与尊严。
谈及职业困境,她并不避讳:“现在年轻人觉得夜班辛苦、婚恋受限,这确实是不可避免的难题。”但她始终相信,唯有“沉下心”才能找到自我价值。她热衷为护士搭建成长平台,为徒弟量身定制成长图谱,规划职业路径。在她的护航下,三名弟子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长,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连续多年获得“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现在真正让我自豪的,是看到曾经稚嫩的年轻护士,如今能镇定处理危重病例,用专业知识守护生命尊严。”薛娜坦言。
采访结束后,薛娜继续回到护士站指导护士处理相关事务,同时穿梭病房处理相关护理工作。从业26年来,她始终践行“用专业守护生命,以温情抚慰人心”的信念,正如她常说的:“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和针剂,更需要被看见、被尊重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