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柴晓蒙)4月2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运城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南风学校,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节知识盛宴,以趣味横生的方式开启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
4月2日,运城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南风学校小朋友们带来清明节知识盛宴。
“同学们知道清明节吃什么吗?”“清明节有三个特征,分别是什么呀?”“古时候人们过清明有什么样的习俗?”……课堂上,运城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杨红彬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引导互动的方式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节气特征、清明美食、传统游戏等。小朋友们认真听讲,在老师提问时纷纷举起小手,积极参与互动,对清明节的文化习俗有了整体了解。
孩子们在操场进行蹴鞠游戏。
孩子们在操场进行蹴鞠游戏。
随后,在工作人员和老师的组织下,小朋友们分组开展蹴鞠和投壶游戏。操场上特制的“球门”是悬挂着的彩色呼啦圈,小朋友们排着队等待着把蹴鞠踢进去。轮到的小朋友全神贯注,一脚踢出,蹴鞠在空中划出弧线。“进啦!” 周围小伙伴欢呼鼓掌,现场热闹极了。投壶游戏区同样人气高涨。特制的投壶装置摆在地上,小朋友们手持箭矢排队。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稳稳握住箭杆,瞄准壶口轻轻一投,箭落壶中。“投中啦!”大家纷纷叫好,现场满是欢声笑语。
孩子们排队投壶。
“今天玩得非常开心!踢蹴鞠太好玩了。”7岁的小朋友开心地说道。他表示,对清明节的认识也更多了。
“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气息。”杨红彬说道。据悉,此次活动是运城博物馆“流动博物馆”五进系列活动之一,是拓展社会教育新形式、构建无边界博物馆的新尝试,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气息,受到深刻思想教育。后续,“流动博物馆”五进系列活动还将走进社区、乡村、福利机构等,在博物馆的“围墙”外掀起一场文化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