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张宵宾)深秋时节,在万荣县荣河镇的黄河滩地上,万亩金灿灿的稻田随风起浪,一眼望去,稻浪起伏,稻谷飘香,好一幅金灿灿的丰收美景,这也意味着南方主粮在运城已经成功“安家落户”。
万荣县荣河镇的万亩稻田随风起浪。
晋南大规模种植水稻在万荣成为现实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水稻一般都是在南方水源丰富的地区种植,而运城作为北方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一直是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直到2016年,水稻开始在黄河滩涂地、旱稻在麦后茬陆续试种成功,此后不断扩大规模,才慢慢实现了南粮北植。
据了解,运城沿黄河的8个县(市),拥有地域广阔、水源充沛的黄河滩地,由于濒临黄河河道,土壤偏碱性,种植小麦、玉米不仅产量不高,一旦被淹将颗粒无收。如何能让滩涂地发挥最大的效益,由万荣县荣河镇刘村村民薛强胜牵头成立的万荣县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可谓开创了新天地。自从2018年水稻试种成功后,薛强胜就开始在这片滩涂上书写全新的黄河故事。
万荣县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河滩水稻田。
“水稻试种的时候,我也心里打鼓过,咱们北方的气候条件和灌溉条件,到底适不适合水稻的种植,试种真的能成功吗?就算成功了,口感和质量真的过关吗?”薛强胜坦言,一开始他对种植水稻这件事也吃不太准。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短暂的波折反复后,2018年,薛强胜在黄河滩地试种“秦纳一号”优良晚稻取得了成功。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已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水稻种植2万余亩,亩产超过700公斤,带领着本村农民走上了“研、产、销”一体的道路。
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劳作。
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在劳作。
由于黄河水质好,有机质含量多,又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水稻生长,加上生长周期长达七八个月,因此黄河滩地出产的大米有筋道、口感好,刚开始收割就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客商前来订货。
据介绍,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试种的“盐丰47号”水稻和“秦纳一号”优良晚稻即将成熟收割,亩产预计可达750公斤,亩产效益预计达2000余元。该合作社种植的4000亩水稻,总产量预计可达到60万斤,粒型和饱满度均符合要求。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预计达到一万亩左右,同时大力开展水稻技术推广,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良好局面。
南粮北植调优结构强产业
今年,万荣县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荣河镇滩涂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制种、繁育和稻麦轮作品种筛选等20余个品种的试验示范。随着天气转凉,试验田块已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根据权威检测结果,结实率可达70%以上,亩均产量超过1300斤。记者从万荣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黄河滩涂水稻新品种制种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万荣县在河滩水稻种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是全国首次在黄河流域水稻制种取得成功,一方面为万荣县发展10万亩水稻制种繁育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打破了以前的单季水稻种植模式,实现了黄河流域稻麦轮作的种植模式,大幅提升了农户种植效益。
万荣县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河滩水稻田。
除此之外,芮城县的旱稻试验种植也相继取得成功,在麦后茬种植,亩产实现600余公斤。水稻在黄河滩涂地、旱稻在麦后茬的试种成功,不仅填补了运城市稻谷种植的空白,而且为调整优化种植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南粮北植”是继“南菜北种”“南茶北移”之后的另一个创举。截至目前,运城市稻谷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了6万余亩,主要分布在永济市、芮城县、万荣县、临猗县的黄河沿岸和新绛县的汾河沿岸,建有大米加工厂2个,打造了“荣后大米”等品牌,已形成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万荣县的黄河滩水稻田。
万荣县荣河镇的万亩稻田。
近年来,运城市不断拓宽农业发展新思路,依托独特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优”农业,积极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大米、绿茶、广东菜心、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甘蔗等农产品的本地化生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逐步走出一条农业转型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