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艳玲耐心问诊患者。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兰立强)心脏,一个拳头大小的器官,也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它一天跳动10万多次,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屈艳玲在这方寸战场上奋战了30多个春秋,不断创造着生命奇迹,给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初心不渝 医学之路
1968年,屈艳玲出生于闻喜县一个平凡却温馨的家庭之中。怀揣着对医学的无限憧憬,她于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将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1991年,随着大学学业的圆满结束,屈艳玲踏上了职业生涯的新征程,她毅然选择加入运城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从此,她以精湛的医术和深切的关怀,在心内科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成为守护患者心脏健康的坚实后盾。
在医学上,心脏被视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脏上的病痛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等,通常都是急、重病,死亡率高。
屈艳玲深知这一责任之重,她常言:“在心内科,分秒之差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我们医护人员每天都在跟死神赛跑,战胜了就可以创造一个生命奇迹,因此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执着,让曲艳玲在运城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岗位上,无数次化险为夷,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成为了万千患者的护“心”使者。
生死瞬间 医术守关
“每天在医院,我们都在和各种挑战打交道。但今年春节大年初五那天,真是让人记忆犹新。科室突然收治了两名病情危重的病人,那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责任也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现在想起来,那份紧张和责任感交织的感觉还是那么清晰。”当被问及那段特殊时期的经历时,屈艳玲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2024年农历正月初五,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时,屈艳玲收治了两名重症患者。一名是中年男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全身水肿、气短明显、心衰严重。一名是年轻男子,患有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快室率房颤,辗转反侧、呻吟不止。
两名重症患者同时就诊,让医护人员都紧张起来。每一名患者的病情都刻不容缓,屈艳玲迅速进入抢救状态,监护、吸氧、输液、观察,时刻紧盯患者生命体征和细微变化,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要知道,这样的重症患者能给予医生的抢救机会并不多,必须争分夺秒,跟死神赛跑。
为了随时了解两名患者的血压、心跳、呼吸等情况,屈艳玲时刻保持警惕,每过10分钟,为患者测一次血压。并且,坚守在病床旁,认真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疗效及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最适合、最及时的治疗方案。为了两名患者的安危,屈艳玲忙前忙后,看完这个看那个,一站就是十个多小时,直到下午6时,两名患者病情转向平稳后,屈艳玲才吃上了当天的第一餐饭。
屈艳玲耐心问诊患者。
仁心领航 技术筑梦
如今的屈艳玲,不仅是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行政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更是国家胸痛中心核查专家、运城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的担任者。然而,在她看来,这些荣誉和头衔远不及患者的一句“谢谢”来得更加珍贵。
从医三十余年来,屈艳玲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她的医术和仁心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和赞誉。她常说:“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用心去关怀患者。”在她的诊室里,总能看到她面带微笑、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的身影。这份温暖和关怀,让许多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
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屈艳玲始终保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提升心内科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2017年,她带领团队成功筹建了运城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并顺利通过国家认证,成为运城市首家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运城市中心医院救治水平的显著提升,更为广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
此外,屈艳玲还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和药物临床试验,为心内科医疗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山西省“三晋英才”“山西省优秀医师”“运城名医”等荣誉称号。
韶华如光 微以致远
岁月如梭,转眼间屈艳玲已年过半百。然而,在她那双充满智慧与慈爱的眼眸中,我们依然能看到那个从桐乡走来的温婉少女。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关于生命、勇气与希望的动人故事;她以医术为剑、以仁心为盾,守护着每一个脆弱而宝贵的生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屈艳玲将继续在心内科这片方寸战场上奋战不息,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