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近年来,河津市樊村镇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模式,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有力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留得住人”是核心,改善人居环境是基础,优化乡村治理是关键,壮大集体经济是保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最终目标。
下好环境整治“先手棋”。以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推动村容村貌再上新台阶,真正守护好老百姓的“乡愁记忆”。樊村镇以抓“点”和“线”的示范创建为重点,围绕西卫村示范点,在209国道沿线打造了张家巷、古垛、芦庄、寺庄等8个美丽乡村,在完成17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拆除房屋36户5985.41平米,整治平交道口38处,完成立面改造8.6万余平米,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片成景的“美丽乡村示范带”。今年,将坚持“建管并重”,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接力”文章。把剩余的沙樊头等3个村纳入整治范围,提前谋划,因村制宜,高标准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同时,对去年已建成的8个美丽乡村进行“回头看”,在村庄绿化、硬化、美化等方面对创建成果进行再巩固、再提升;坚持常态化管理,落实“人人自觉维护、村级长效管护、乡镇考核督导”的长效机制,统筹网格员、志愿者及广大党员群众的力量,多措并举维护创建结果,确保到年底,2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品质的美丽乡村,争创全市美丽乡村“样板”乡镇。
打好基层治理“主动仗”。环境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樊村镇深入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重点在打造干群、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上下功夫,积极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中,西卫村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典型经验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总结西卫村的经验做法,樊村镇形成了“建强一个堡垒、畅通两条渠道、用好三支队伍,促进两个提升”的“1232”治理模式,即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畅通“线上百姓说事、线下干部办事”两条渠道,用好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三支队伍,不断提升监督质效和精细管理水平,从而搭建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实现“人人都是监督员、个个都是发现者”。接下来,将把西卫村的经验做法在全镇广泛推广,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掀起比学赶超高潮,力争到年底实现首批10个村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全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用好集体经济发展“组合拳”。坚持因村制宜,立足优势特色,选准发展路径,促进多元化发展,真正让村级集体经济“钱袋子”鼓起来。盘活集体资源,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稳步推进政经分离,在理清集体家底的基础上,西磑村利用闲置办公场所发展电商客服,解决闲散劳动力30余人;堡子沟村整合荒沟30余亩领办养殖专业合作社;樊村村入股山农科技公司,成立“金凤凰”农业合作社;固镇村整合土地资源新建商业门面房增加集体收入。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整合双峰山、红石崖等自然景观和董其武将军纪念馆、剪纸花馍等文化资源,全力推进樊村堡古村落及双峰山景区建设,加快西卫民俗手工艺品生产车间建设,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深挖优势资源,依托千亩科创园建设良机,集中全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做活服务经济。全力谋划建设集商业门店、住宅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樊村商贸中心,加快建成固镇村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同时积极发展物业管理、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公司,做活做大物流、运输、保洁、后勤等项目。
下一步,樊村镇将持续抓好乡村治理,聚力壮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全面实现“经济回百强”贡献樊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