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张萌、孔德静)5月12日至13日,永济市应急管理局联合防震减灾中心、市消防救援大队、红十字会等单位,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深入校园、社区、家庭及农村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实战演练、知识宣讲、互动体验、隐患排查等形式,覆盖群众超千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切实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构建平安永济注入坚实力量。
校园演练: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
12日上午,北郊小学内警报声骤然响起,全校1200余名师生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在防震减灾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学生们以课桌为掩体完成“伏地、遮挡、手抓牢”避震动作,随后按照预定路线疏散至操场安全区域。演练结束后,防震减灾中心负责人结合汶川地震案例,强调“黄金12秒”逃生原则:“地震发生时,冷静判断比盲目奔跑更重要。”
永济市应急管理局在北郊小学开展防震演练及宣讲。
红十字会急救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并邀请多名学生实操。“手臂要伸直,按压深度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次!”五年级学生的张同学在指导下完成首次规范操作后兴奋表示:“原来急救并不难,关键时刻能救命!”市消防救援大队队员则通过实物对比,教会师生辨别灭火器真伪:“合格产品瓶身有二维码和钢印,压力表指针需指向绿色区域。”
社区科普:沉浸式体验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12日下午,永济市防震减灾科普室迎来60余名社区居民。在地震模拟体验区,73岁的张奶奶紧握扶手,感受8级震感下的晃动。“没想到地震这么吓人,以后遇到一定先关燃气、躲墙角!”她心有余悸地说。防震减灾中心技术员赵明同步讲解:“老旧房屋、阳台堆物、悬挂重物都是隐患,需定期排查。”
永济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社区居民在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防震演练及宣讲。
红十字会志愿者为居民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社区居民认真听讲,并用“剪刀、石头、布”的口诀成功记牢“海姆立克急救法”。市消防救援大队则为社区居民讲解灭火器辨别真伪、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灭火器一定要去正规企业进行购买,合格的灭火器都具有钢印、消防产品身份体系标志,同时要严格执行灭火器使用年限规定!”消防员反复叮嘱。
社区居民在科普室体验地震模拟装置。
入户行动:为银发群体织密“安全网”
针对社区老年人行动不便、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特点,永济市应急管理局开展“敲门行动”。工作人员手持防灾手册,深入高龄老人家中,用当地方言“拉家常”式讲解避险知识。
永济市应急管理局走进居民家中宣传防震减灾内容。
“老叔,地震时莫慌着收拾东西,保命最要紧!”“火苗蹿起来时,这条浸湿的毛巾能护住口鼻。”在八十多岁的王大爷家中,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半蹲在老人身旁,反复讲解逃生知识。考虑到老人听力较弱,他特意提高音量、放慢语速。
针对社区便利店等老年人常聚场所,工作人员讲解安全通道畅通的重要性,让银发群体的“生活圈”更安全、更暖心。
进村宣讲:手册流动发 安全随身学
13日上午,永济市应急管理局宣传队来到卿头镇董村开展防震减灾宣传,通过“发册讲解+即时答疑”方式,向往来村民普及防暴雨洪涝、防地震、防溺水、火灾逃生知识。
永济市应急管理局宣传队在卿头镇董村开展防震减灾宣讲。
“大爷,这册子里的避险逃生小诀窍得记牢!”工作人员递出防震减灾宣传折页,指着折页上的小诀窍进行讲解,65岁的孙大爷接过手册,看着插图连连点头。
“平时把床避开外墙摆,地震时躲进这个‘三角区’,比盲目跑更安全。”村民老张翻开手册地震篇,对着房屋加固对比图恍然大悟:“原来在房梁加两道铁箍,抗震效果差这么多!”
戒毒所宣讲:聚焦干警能力提升 筑牢安全防线
13日,永济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董村戒毒所,面向全体干警开展防灾减灾专题培训。活动紧扣戒毒所封闭管理、应急响应时效性强等特点,通过理论授课、实战演练、手册发放“三位一体”模式,系统性提升干警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永济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董村戒毒所,面向全体干警开展防灾减灾专题培训。
随着警报响起,30名干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组引导人员沿逃生路线撤离,医疗组携带医疗箱模拟伤员救治与转运。随后,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现场发放逃生知识手册。戒毒所负责人表示:“手册与培训形成互补,我们将组织专题学习考核,确保每名干警熟记职责分工。”
防灾减灾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此次防震减灾系列活动的举办,既是永济市应急管理系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治理格局的创新探索。通过“五进”宣讲的全方位覆盖,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防灾理念转化为全民参与的行动自觉。
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永济市应急管理局正以扎实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让安全之种深植民心,护航万家安宁,为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屏障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