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聚焦各县

永济市电机小学开展“沉浸式”研学之旅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聚焦各县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4月25日,永济市电机小学四年级416名学生在校长冯海涛的带领下,手持学校精心研制研学手册,踏上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各班班主任化身“安全护航员”,全程守护,乘坐大巴奔赴蒲津渡遗址与鹳雀楼,在历史遗迹中触摸文明脉络,在诗词意境中感受文化魅力。

第一站:蒲津渡遗址——触摸千年铁牛的文明密码

研学队伍抵达蒲津渡遗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捧着研学手册,分组观察铁牛的细节,牛角的弧度暗藏力学平衡原理,牛尾横轴曾拴系千舟万筏,底座浮雕的海浪纹诉说着黄河的澎湃。孩子们一边记录,一边抛出“脑洞大开”的问题,班主任与讲解员结合科学、历史知识耐心解答,让课本中的“古代手工业”“黄河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在遗址陈列馆,通过文物模型、场景复原,学生们了解到蒲津渡作为秦晋“咽喉”的战略地位,以及唐代“铁牛浮桥”如何承载车马喧嚣。

第二站:鹳雀楼——登楼诵经典,壮志寄云端

在鹳雀楼,孩子们的诵读声与楼檐铜铃的叮当声交织。这座因王之涣诗句名扬天下的名楼,在春日暖阳中更显巍峨。学生们沿着台阶逐层而上,研学手册里的“打卡任务”指引他们探索,一楼的《蒲州府志》古籍、三楼的唐宋诗词碑刻、五楼的黄河流域地形图……每一层都藏着历史的“彩蛋”。

登上七层顶楼,凭栏远眺。此时,一场“诗词快闪”惊喜上演,各班学生或齐诵《登鹳雀楼》,或演绎《将进酒》,稚嫩的声音中饱含对古人“登高致远”精神的致敬。冯海涛借此寄语:“鹳雀楼的每一块砖瓦都在告诉我们,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看见更美的风景。希望同学们把这份勇气带到学习中!”

此次研学活动中,学校制定了详尽的安全预案,研学前开展安全教育课,强调纪律与自我保护;大巴车配备急救箱,与景区工作人员提前对接动线。在蒲津渡遗址,孩子们自觉排队、轻声交流;在鹳雀楼,主动整理队伍、礼让游客,展现出电机学子的文明风采。

冯海涛表示,研学不是简单的“打卡”,而是让历史“活”在孩子的眼睛里、心里。此次研学活动是学校“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实践之一,希望通过“遗址探秘+诗词浸润”,让学生在触摸历史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在登高望远时树立“勇攀高峰”的志向。

  • [编辑:杨菁慧]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