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与河津相约:登龙门,赏古建,品美食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柴晓蒙)9月的河津,秋高气爽、凉风拂面。2024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的车队抵达河津龙门景区,在此感受猎猎秋风与雄伟黄河的别样魅力。近日,河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推出了手绘地图,一笔一划勾勒出这座小城的宝藏之处。国庆将至,不妨携亲带友,共同领略古耿河津的风采。

图为河津市旅游景点手绘地图。(河津市文旅局供图)

登龙门 感受黄河奔涌 清风拂面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这条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的大河,自晋陕大峡谷咆哮而出,与古老的河东大地深情相拥,叩开了华夏文明第一门——河津龙门。

登天梯,跃龙门,是黄河大梯子崖的核心体验之一。蜿蜒的登山路悬在半空,汹涌的黄河在脚下奔腾。黄河大梯子崖盘山梯有365个石阶,垂直高度约120米,呈“之”字形缠绕而上,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

挂壁天梯旁,瀑布自悬崖倾斜而下。

挂壁天梯开凿于北魏时期,悬崖上的凿痕清晰可见,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和岁月的流逝,在其间行走,更像是在与古人对话。站在崖顶,东侧崖高万仞,西侧黄河波涛急。

向下俯瞰,横跨山西和陕西两省的禹门口黄河大桥凌空飞架在黄河之上,畅通两省交通,带来便利。沿黄河穿梭,黄河最窄之处——石门也在此处,仅有38米宽的水面两侧,山崖峭壁高耸入云。黄河如巨龙般在其间穿行,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图为河津龙门景区。(记者兰立强摄)

如今的龙门与大梯子崖景区也增加了许多游客体验项目,爬天梯、过高空玻璃栈道……越来越多的项目让游客通过各种形式,感受古老黄河散发出的现代气质。

访古建 触摸隽永历史脉络

古建是一座城市记忆和文脉最好的载体,是留给后人可以触摸的历史。河津曾是殷商时期附属国——耿国所在地,故而河津又称“古耿”。在河津,庙宇散落各地,各处砖石、碑刻都透露着古人智慧的光芒,用自身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图为河津台头庙。

位于市区的台头庙始建于汉朝,香客进门均需“抬头”,故称“台头庙”。台头庙大门中间无立柱,仅靠一根梁架承托屋顶重量。单檐悬山顶,琉璃屋脊,灰瓦屋面,简洁素雅。现存庙内建筑基本构建为元代,是现存较为完整的早期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台头庙供奉东岳大帝、后土娘娘及西岳大帝三位主神,是河津人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缩影。

市区依山势而建的真武庙,三面临空,形状似岛,又因遍岭青松翠柏,紫韵清幽,故又称“麟岛”。殿、楼、阁、亭、台、坡阶、栈道、廊舍、牌坊等共三十四处之多。整座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古朴简洁、气势磅礴。

樊村的玄帝庙气势恢宏,琉璃构建遍布整座庙宇。方胜、鸱吻、檐角,流光溢彩、绚丽夺目,玄帝庙肃穆之余增添了许多明艳跳脱。

高禖庙融合根祖文化、和谐文化、建筑文化、婚育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圣地。全国以“高禖”命名的庙宇屈指可数,“高禖”非人名,而是上古祈求婚配和子孙繁衍的活动。高禖庙正殿内供奉女娲、大禹、后稷和姜嫄。高禖庙建筑布局匠心独具,考虑当地多刮西北风,故而利用建筑构造使得风过沙走,沙土无存,正体现先民们的聪明才智。

古建筑风格独特,或融合先民敬仰,或体现先民才智,或利用地势依山而建,或因琉璃而明艳鲜活,都因着时光的流逝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灿烂的足迹。来河津,触摸这些时光长河里的璀璨珍宝。

探窑口 观非遗记忆千年绽放

“中国琉璃数山西,山西琉璃看河津。”自古以来,琉璃作为装饰品,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河津灰陶琉璃的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宫的屋顶金碧辉煌,用的就是河津的灰陶琉璃。《河津市志》记载,1949年以来考古发现的唐、宋、金代瓷窑遗址的分布图中,均有河津。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宋金瓷窑址,完整反映了河津固镇窑从瓷土加工—制坯—晾坯—挂釉—烧造等一系列制瓷流程,充分佐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金元时期,河津制瓷业已经在北方地区达到了领先地位。 

图为灰陶琉璃制品。(河津市文旅局供图)

河津琉璃的出名,离不开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的吕氏琉璃。其烧制的琉璃制品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色彩绚丽,质地优良,特别是独家首创了“孔雀兰”釉色,在琉璃艺术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河津琉璃除了古建构件和传统诸如大禹治水、中华武圣等题材以外,还将生活中的花、鸟、鱼、虫和传说中的龙、凤、麒麟等,经过琉璃塑造创意创作,生产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工艺精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2020年,河津市成功申报了“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这个闪耀着的金名片,不仅提高了河津灰陶琉璃的知名度,同时也为灰陶琉璃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利用这一非遗技艺,与当地重要名片结合起来,打造琉璃文创产品,通过流光溢彩的传统非遗技艺,让琉璃文化走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品美食 赏舌尖上的特色风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津这片黄河岸畔的沃土也孕育出勤劳勇敢的河津人民。来到河津,必然要探寻那些藏在历史和文化深处的味蕾盛宴。

“河津八大碗”源于上古农耕祭祀,传承至今。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八大碗”就成了河津席面上的主角。酥羊肉、麻连、梨儿肉、肘子肉、琥珀、蜂油葫芦、牛肉丸子、河津小炒等,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后确定的八大碗主要菜色。黄河岸畔的八大碗自然融汇灿烂的黄河传统文化,十分具有河津特色风味。

“亲戚来了我喜欢,亲戚一碗我两碗。”这句调侃俗语说的就是猫耳朵,也称“坐碗子”,过去是招待贵客时的重要美食。把面擀薄,切成小方块,用手指尖将两个对角弯回摆到一起,另两个对角则敞开着,形似猫耳。煮熟晾凉,晶莹剔透的猫耳朵既软又筋,捞入炒好的臊子菜锅里,加入河津人自酿的柿子醋,舀入大碗,端到嘴边,吃下去九曲迂回,润肠三日,着实“美气”。

图为河津猫耳朵。(河津文旅局供图)

除了猫耳朵之外,河津的特色面食还有杏仁面。杏仁面以杏仁、山核桃仁为主要原料,通过炒杏仁,扬“苦”气,再佐以玉米、小麦、豆角、南瓜等配菜,熬制后下入面条,煮熟后方可食用。杏仁面外观鲜美,口感软糯,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让人闻之口舌生津。

蛰伏在人间烟火里,甜蜜蜜的小吃也在平凡的日子里抚慰平凡的人们。

图为河津红薯油糕。(河津文旅局供图)

河津芝麻糖色泽乳白,香甜酥脆,不沾牙,吃一口满口留香;河津萨其马选用本地黄河滩出产优质小麦,注重口感的丰富性和层次感,色泽金黄、酥松绵软、甜度适中,让人在甜蜜中心情愉悦;河津红薯油糕以黄沙地红薯为主要食材,色泽金黄、外酥里软,甜而不腻。

美食除了扮演果腹的角色之外,往往承载着这座城市积淀千年的深厚内涵,想要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魅力,一定要从每一道充满特色的河津味道开始。

黄河奔涌,古村迎来新生机。河津西磑古村成为网红打卡点,西磑小曲、剪纸、花馍等纷纷被更多人看到,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元宵节,河津僧楼镇李家堡村非遗转花灯表演出圈,随后参加多个节目录制……传统非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这座小城旅游,你还可以坐上免费公交出行,市内、城乡及旅游景区都畅通无阻。

随着河津市大力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挖掘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文旅产业“火起来”、乡村经济“旺起来”,越来越多的村子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将其独特的文化体验展现出来,吸引到了更多的游客,亦带动了当地经济。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风格。在河津,绿皮火车穿城而过,古旧而厚重的城市因这里质朴的人民而充满温度。来河津,乘坐免费公交,吹一吹黄河岸畔的风,品一品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 [编辑:柴晓蒙]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