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永济:非遗传承人张亮亮的巧手与匠心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浪潮下的巧手与匠心——非遗传承人张亮亮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孔德静)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手工制作的繁琐和复杂,导致越来越多的技艺濒临失传,而张亮亮凭借自己的满腔热爱,将老一辈的剪纸与麦秸画技艺传承下来。“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要让更多人学到,要传承下去。”73岁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与麦秸画传承人张亮亮用一双巧手讲述着她和民间技艺的渊源。

梁山好汉剪纸

一剪一纸 手中生花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要剪出一幅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制作者极具耐心和想象力,坐得住,耐得住,但这些对于张亮亮来说,不过是寻常事。在她的手下,一张普通的纸片,可以变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造型。

“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学剪纸、麦秸画、绣花,那时候就着油灯微弱的光,看着麦秆、红纸、丝线、碎布头经奶奶的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就是这样在奶奶的熏陶下喜欢上了传统手工艺品。”走进张亮亮的家,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都被细心地装进册子里。她表示,正如画笔之于画家,剪刀让她在灵感来临时自由自在地创作剪纸艺术作品,被问及创作灵感从哪里来,她说:“我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我见到的任何生活中的物品,只要认真观察,都能让它们跃然纸上。”

为让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张亮亮在剪纸中融入了新的元素和想法。她曾用剪纸创作出包含“低价彩礼”“团结友爱”等含义的作品,为剪纸注入了新“生命”。在创新后,她体会到了深层的道理——传统与现代没有界限,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这种创新的思维不仅让她的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也激发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对剪纸的兴趣和热爱。

制作麦秸画

执秸为笔 以麦成画

俗话说,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看着毫不值钱的麦秆,经过妙手加工,可以变成瞩目的艺术品,张亮亮的麦秸画便是如此。

“麦秸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它和剪纸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张亮亮一边设计着手中的作品一边说道,“制作一幅麦秆画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设计之初就要有构思、画草图,并把草图分解成多块区域,再将麦秸通过蒸、煮、刮、漂、染、贴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将一幅麦秸画完美呈现出来,中间有一道工序出问题就要重新来过了。”

麦秸画《喜上眉梢》

从小时候编草帽到现如今的麦秸画,张亮亮与麦秸秆的缘分已有数十载,现每逢传统佳节、重要节日,张亮亮都会创作一系列反映农村丰富文化生活、传统美德、乡村振兴等主题的手工作品。她用自己的热爱与坚持不仅影响了家人共同传承民间技艺,而且义务教学,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麦秸画。

巧手与匠心,是对张亮亮的最好诠释。她的剪纸和麦秸画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更是为了让它与时俱进、与人民相连,才能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 [编辑:牛瑞萌]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