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祥夫妻俩介绍孩子所获荣誉
“为民解忧办实事 人民群众好干部”,这面悬挂在万荣县残联办公楼墙上的鲜红锦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锦旗的赠送者是残疾人张风祥一家,朴实的烫金大字背后,蕴藏着一个温暖人心的助残故事。
前几年,在惠残政策的帮扶下,张风祥的一双儿女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开启了人生新篇章。看着孩子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张风祥感慨地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改变了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在万荣县,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残联工作人员以真情实意的服务,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残疾群众的“连心桥”。近年来,该县残联积极开展扶残助残工作,精准筛选帮扶对象,切实达成“关爱一人 温暖一片”的良好成效,全力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3月5日,记者前往万荣县,走访部分残疾人家庭,实地探寻该县残联扶残助残服务的具体举措与实际成效。
“未来式”帮扶——既扶眼前更扶长远
“要不是有咱残联的帮助,两个孩子都念不起书。”在万荣县高村镇王亚村村民张风祥家中,他的爱人高晓红激动地说。
推开房间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的奖状,一旁的桌子上也整齐摆放着多本荣誉证书,它们如同孩子成长的年轮,一圈圈镌刻着奋斗的印记。从文体活动到年度成绩,这些荣誉不仅记录着孩子的进步,更承载着家庭的期盼与骄傲。而在高晓红看来,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离不开残联部门的悉心帮助。
交谈中得知,张风祥是一位听力二级残疾人,高晓红是一名孤儿,二人结婚后生活较为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努力奋斗,将孩子的教育视为重中之重。“当时,家里欠了不少债,孩子爸又骨折了,两个孩子都要上学,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去找残联帮忙了。”高晓红说,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是残联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在万荣县残联的帮助下,两个孩子都享受了扶残助学政策,顺利完成学业,现在已经步入职场。“我儿子在上海上班,姑娘在苏州,现在这生活就美着呢。我们也努努力,肯定能把债还清,日子也会越过越好。”高晓红说,“前年,残联还给孩子爸配备了助听器,人有精气神了,干活也更有劲了。这些都多亏了咱们残联的好政策。”
“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是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今年年初以来,万荣县残联早部署、早摸底,广泛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同时,工作人员还深入社区、乡村,了解残疾学子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和需求,为其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针对个别重残人员行动不便、理解不到位导致助学资料上交不及时的情况,该县残联坚持分类施策,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县乡村三级联动开展“代办”“帮办”服务,优化扶残助学的办事流程和效率,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据统计,2025年,万荣县残联共为13名残疾人大学生和51名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申报了“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其中研究生9人、本科生36人、专科生19人,共发放资助金31万元。
残联工作人员上门暖心慰问
“造血式”帮扶——既扶生产更扶信心
“在医护人员半年多时间的精心理疗下,张永恩的病情有所好转,也增强了康复的信心……”在万荣县残联办公楼的公告栏上,张贴着该县西村乡聚善村村民陈全令送来的感谢信,信中以朴实的话语感谢了残联部门对其家庭的帮扶。
据了解,陈全令的大儿子张永恩因幼时高烧导致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享受着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去年,在万荣县残联居家托养政策的帮助下,张永恩享受到了专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医护人员会定期上门开展康复服务,有按摩、扎针、拔罐,差不多一周一次。残联去年还给孩子配了一辆轮椅,逢年过节还送慰问品,特别感谢!”谈及残联部门的帮扶,陈全令言语间满是感激。但最令她感动的,还是助残帮扶项目。
2024年,万荣县积极推进助残帮扶工作,共为100户残疾人家庭申请了助残帮扶项目,每户资助6000元,累计发放项目资金60万元。受助对象包括监测户69户、脱贫户16户、低保户14户及一户多残家庭1户。项目重点聚焦有强烈发展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户,通过“帮扶一户,带动一片”的模式,营造了浓厚的助残发展氛围,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
助残帮扶项目犹如一场“及时雨”,解了陈全令的燃眉之急。她说,药材种植前期投入大,一般两三年才能有收益。而且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行情理想时每亩收益可达万元,行情低迷时仅有两三千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残联送来的6000元产业扶持资金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坚定了陈全令发展产业的信心。
“我家有11亩地,种的主要是黄芪、柴胡。中药材生长周期长,我平时也没有别的收入,6000元可是帮了大忙,这笔钱我都用来买肥料和种子了。”陈全令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残联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所以送了一封感谢信。”
据介绍,在助残帮扶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万荣县残联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建立起“事前摸排—精准帮扶—事后走访”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我们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重点走访脱贫户、监测户、一户多残家庭,详细了解残疾人家庭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我们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库比对,按照有关要求和程序,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精准锁定帮扶对象,确保政策惠及最需要的群体。同时,联动乡、村两级逐户查看,了解帮扶对象产业发展情况,并根据其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万荣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实施以来,部分残疾人由被动受惠变为主动致富,实现稳定增收,真正达到了“帮扶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郝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