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好七分收!”在绛县大交镇大交村集约化草莓种苗培育基地,绛县浍阳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尚燕一语道破草莓种苗培育的重要性,“建设草莓种苗培育基地旨在培育适应当地土壤、健康且品质优良的草莓种苗,进而从源头上掌握草莓种植的主动权和话语权。”2024年8月,占地4200平方米的集约化草莓种苗培育基地在大交村拔地而起。集约化草莓种苗培育基地的建成运营,有效解决了大交村及周边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母苗短缺及外地购苗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难题,逐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并举、多赢共进。
清晨6点,位于盐湖区东郭镇下段村的盐湖区惠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育苗大棚已是人影憧憧,工人们麻利地将育苗盘搬上传送带,播种机“咔嗒咔嗒”地精准落籽。“再有几周时间,眼前的辣椒幼苗、茄子幼苗就能成苗待售啦!”技术员尉蓉掀开地膜,地里露出一排排嫩绿的芽尖。在盐湖区蔬菜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惠苗农业科技于2024年扩建育苗大棚,引进先进的播种设备和灌溉系统,有效提升了育苗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该公司建立品种试种棚,用于开展蔬菜新品种的试种和筛选,以优质的种苗满足广大农户多样化种植需求,助力区域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在闻喜县桐城镇邱村,菜农鲁俊虎正猫着腰在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大棚里挑苗。他手指一掐白菜苗的茎秆,咧嘴笑道:“这苗壮得能听见拔节声!老王,‘早春二号’再给我加点!”“放心,苗多能退、缺了补送,包你全棚‘披绿袍’!”合作社技术员王光明擦着汗回应。棚外,三轮车“突突”地穿梭,满载菜苗驶向田间。
走进夏县庙前镇杨村农业科技示范园,智慧大棚内正上演“春之交响”:补光灯自动亮起,迷雾系统“唰”地喷出水帘,手机App实时显示棚内温湿度数据。“过去靠经验,现在看数据。”杨村村委会主任、杨村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郝运峰滑动手机屏幕,20个育苗棚的实时画面尽收眼底。
走进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西王村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大棚,西王村村委会副主任翟铁民正给钢架大棚做“体检”。他边敲钢管边讲解:“趁倒春寒没来,得把卡槽里的积雪清干净,不然化冻生锈就麻烦了。”正在吊蔓的菜农笑着打趣:“这大棚比人还‘娇气’,温度或高或低都要‘闹脾气’!”
时近黄昏,新绛县泉掌镇王守庄村蔬菜交易市场的人流渐渐散去。菜农刘承峰扒拉着计算器乐呵呵地说:“结合政策补贴建起的智慧大棚,让咱买苗成本降了三成,乡亲们都说这为大家建起了‘聚宝盆’、栽下了‘致富苗’。”
大地回春,农事渐忙。在遍布河东沃野的温室大棚里,广大农户用沾着泥土的手掌托起新芽,用智能手机调度“春光”,呵护着乡村振兴“好苗头”,书写着人勤春早新篇章。(记者董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