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近年来,河津市财政局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力财政的“力度”,提升民生的“温度”,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落实民生政策有“温度”
2024年,该局充分发挥职责优势,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民生优惠政策,积极回应群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期待,突出落实普惠共享,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优先用于就业创业、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等民生领域,确保守住民生底线。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下达1356万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职业培训、求职创业等工作。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时足额下达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3456万元支持学校正常运转。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下达789万元,支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640元/人调整到670元/人,2024年该市共279817人参保,下达资金3190万元,县级配套299.6万元已拨付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人均89元提高至94元,各级配套资金共3593万元,县级591.31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支持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876万元,在国庆节前将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资金92.5万元发放到位。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至每人每月82元和109元,下达446万元有效解决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下达783万元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达332.97万元为农村地区送戏曲、送电影、送文体活动等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精神需求。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全力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等民生政策落实到位。2024年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人均月调整20元,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运城市率先实现全域免费公交,自2022年以来,每年投入2400余万元,达到了市内公交、城乡公交、旅游公交免费全覆盖,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受到全市上下一致好评。
保障“三保”支出有“力度”
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优先编制“三保”支出预算,把“三保”摆在预算首位,按照政策规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足额编列、不留缺口。优先足额执行“三保”支出指标,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对“三保”支出项目进行分类标识,“三保”标识在预算编制、指标下达、预算执行、资金拨付环节全程贯通,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2024年,全市“三保”支出足额保障到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热度”
为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发挥职能职责,财政支持有力。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出台《建立健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拨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资金5913万元,支持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不断规范和加强相关资金项目管理,加快财政资金下拨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好支农资金执行监控,每月调度监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项目单位切实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加快涉农资金支出进度。2024年投入相关资金共计2409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资金580万元,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优化支出结构有“强度”
围绕财政“紧平衡”状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双控”要求,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厉行节约,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立财政运行分析机制,逐月对财力状况、收入运行、直达资金、库款保障、“三保”等重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确保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强化部门预算约束,严格遵循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支出保障顺序,大力压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坚持保重点压一般原则,合理安排支出,突出保障重点,全力保障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对年初预算项目进行资金削减,根据实际财力和项目执行情况,8月份压减非刚性支出资金1399.5万元,节约资金统筹用于“三保”、民生领域。
化解债务风险有“硬度”
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作为硬要求,全面梳理分析财政运行风险,牵头制定《河津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政府债券限额管理和风险监测预警。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健全监督监控机制,严格从项目资金使、用、管、还进行资金全链条监控,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严防新增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把2024年政府债券、隐债还款计划全部列入预算,科学制定偿债计划,2024年9月印发了《河津市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明确了2024年至2028年的年度化债任务,完成了2024年度化债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