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李冰蕊)非遗的传承和传播需要展示舞台,借助大型展会的影响力、传播力,让非遗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无论是静态的展销展示、陈列参观,还是动态的节庆、赛事、体验等活动,大型展会为非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载体。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运城市国家级非遗绛州澄泥砚作为进博会上的“老朋友”,在此次展会上表现亮眼,惊艳了中外客商。
图为进博会上展出的绛州澄泥砚。(受访者供图)
山西绛州澄泥砚研制有限公司生产部副主任李文斌(右一)与外国客商合影。(受访者供图)
近日,记者采访山西绛州澄泥砚研制有限公司生产部副主任李文斌,进一步了解当“非遗文化”撞上“大型展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惊艳亮相 释放消费活力
今年,李文斌带着绛州澄泥砚的新产品亮相进博会,这些展出的新产品,刷新了观众对山西砚文化的旧有印象。展台上方摆放的“贞观御砚”“乾隆御用云龙砚”等,体现了绛州澄泥砚的厚重历史;“和平砚”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是目前绛州澄泥砚技艺的巅峰之作;中间摆放的“滴水藏海砚”“碧潭砚”“扶摇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杰出代表。展台下方摆放着十余方玲珑系列小砚台和关公系列木版年画等文创产品,深受青年一代消费者的喜爱,彰显了清新自然的时尚范儿。
展会上,许多顾客对绛州澄泥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现场就表达了购买意向。还有些顾客是想要定制的绛州澄泥砚,纷纷添加了李文斌的微信,方便后续咨询购买事宜。
进博会结束后,一家辽宁的企业向李文斌发出了定制需求,想要订购几百方带有自家公司logo的澄泥砚,作为伴手礼使用。“客户跟我说,之前公司的伴手礼都是茶叶、酒之类的物品,很实用但记忆点不强。这次专程订购澄泥砚,是希望伴手礼具备一些文化属性,能保存且有收藏价值。”李文斌说。
对于非遗而言,大型博览会无疑是其拓客引流的“最强助攻”。非遗只有走向市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薪火相传。
交流互鉴 绽放文化魅力
在李文斌看来,非遗不仅要“活起来”,还要“传出去”,而博览会则是推动非遗“传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仅2024年一年,李文斌已经带着澄泥砚两次“出海”,走进第七届中国(印尼)贸易博览会、亮相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
今年6月,在2024第七届中国(印尼)贸易博览会上,一位外籍华人令李文斌印象深刻。“那位女士会说印尼语和中文,她无偿为我们担任翻译,一连四天都在现场为大家介绍澄泥砚,真的非常感动。”他说。
当问及参加海外的博览会要格外注意什么时,李文斌表示要找到两国的共同点。在马来西亚,关公信仰相当盛行,于是在第十届万世人及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上,李文斌特地带去了关公系列砚台和关公木版年画,当地参观人员纷纷点赞,争相动手体验印制。
绛州澄泥砚亮相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受访者供图)
非遗借助博览会“出海”,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看见东方美。
立足创作 延续文化基因
每次展会结束后,李文斌都会和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将在展会上得到的市场意见及时归纳总结,从而优化自身产品,推动了澄泥砚生产创作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每次参展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这过程中能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沟通,了解市场喜好的同时,虚心接纳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李文斌说。
此外,通过参加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第50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等行业性展览会等,绛州澄泥砚团队成员得以了解行业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吸取专家学者真知灼见,与业内人士共同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新方法。
绛州澄泥砚参展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受访者供图)
当前,非遗保护问题在于建立人们对非遗的消费需求,唤起大家对非遗的关注。大型展会不但给非遗套上了活态性、多样性的身份,通过展演、展销、体验、宣传等手段有助于促进非遗融入生活,从而激活非遗消费市场。
也期待越来越多像绛州澄泥砚一样的运城非遗,乘着展会“东风”,依托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