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不开胸 切口不到5cm 厉害了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不开胸 切口不到5cm 厉害了

运城市中心医院完成首例微创二尖瓣成形术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赵一帆)在很多人印象中,心脏外科手术都是需要“开胸”的大手术,医生从正中锯开胸骨,病人胸前会留下一道长长的大切口,术后会变成一条巨大的“蜈蚣脚”,创伤大、恢复慢且不美观,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很多心脏疾病,如心脏瓣膜病,都可通过微创技术完成手术,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诉求。

近日,运城市中心医院郭能瑞教授带领的心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胸腔镜辅助下的微创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现已顺利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意味着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水平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为广大心脏病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胸腔镜辅助下的微创二尖瓣成形术。

技术精湛 攻克难关

一个多月前,67岁的王大爷(化姓)总觉得心慌气短,胸口发闷。最后实在熬不下去了,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王大爷被确诊为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人体的心脏相当于一个四室的房子,包括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门”就叫二尖瓣。正常的二尖瓣相当于心脏里的一个单向“阀门”,心脏收缩,它就闭合,控制血流只能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而当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时,“阀门”关不牢,血液出现倒流,部分血流会倒流至心房,加重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心脏慢慢扩大,出现胸闷等症状,导致心衰。

因此,要把“阀门”修好,唯一的办法就是手术治疗。传统的心脏手术需要从患者身体正中切开胸骨,作为心外科的最经典入路,这一术式几十年来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切口大,具有创伤大、愈合慢、易导致并发症等缺点。

一想到此,王大爷及其家属犹豫了。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考虑到王大爷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瓣膜成形术解决这个难题。

作为一项微创手术,这一术式只需要在患者乳下肋骨间切一个长度5厘米左右的小口,然后将手术器械从切口中进入,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二尖瓣成形术。这种手术方式具有不开胸(避免开胸劈骨)、创口小(减少术中大出血和各种感染的机会,利于术后护理)、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三维成像清晰立体、精准度高,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等优点。

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胸腔镜辅助下的微创二尖瓣成形术。

精雕细琢 创造首例

早上9点20分,手术正式开始。医生先是为王大爷进行了双腔气管插管、动脉插管、静脉插管,建立了体外循环。这是因为,心脏手术过程中需要人为地让心脏停止跳动,切开心脏,才能进行后续操作。而体外循环是能够暂时替代人体心脏和肺功能的技术,能够模拟心脏搏动,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角落,确保身体器官的正常运作。

随后,医生在王大爷的右侧第四根肋骨下方切开一个小口,并经此打开他的左心房,对无法闭合的二尖瓣进行了缝合,并植入成形环。在脆弱、敏感的心脏上进行如此精细的操作,这就要求医生在手术中控制好每一个动作的力度、角度、速度,最大程度保证手术成功。

13时20分,经过4个小时紧张有序的工作,王大爷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他的胸闷气短等一系列症状均迅速缓解。更可喜的是,王大爷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极少,术后康复快,伤口几乎感受不到疼痛,住院10天后顺利出院。出院当天,提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王大爷和家属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再攀高峰 突破自我

据介绍,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是难度较高的微创技术,术式复杂,操作精细,需要进行切、缝、植入人工腱索及成形环等,要通过瓣口深入到左心室操作。此例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对患者个体的巨大福音,更是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更多心脏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与光明。

  • [编辑:柴晓蒙]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