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恰逢国庆假期,公众外出旅行、走亲访友、聚餐机会增多,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随之加大,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上升。为此,盐湖疾控提醒大家做好预防,注意外出旅行时的健康安全。
呼吸道传染病提示
要重点关注学校、养老机构、医院、工厂、社区等传染病高发场所,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重点场所强化监测。重点场所应强化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采取处置措施;坚持公共场所清洁和预防性消毒,保持学习、工作和休息场所空气流通;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学生做好国庆假期出行时个人防护、假期结束返校后的健康监测;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要严格探视探访管理,尤其是加强国庆假期外来人员探视、老年人和儿童回家及返院管理;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要尽早就医,及时隔离治疗。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针对性的疫苗有效减少感染,降低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提高免疫水平。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若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不建议带病工作、带病上学,要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食源性疾病提示
每年5—10月是食物中毒高发月份,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
选择正规餐饮场所。旅游或日常外出就餐,建议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场所,可以查看餐饮场所悬挂的卫生许可证、观察环境卫生等,选择食品安全量化公示牌脸谱为“笑脸”的餐饮单位就餐。其次,注意个人卫生,在进食前、如厕后,务必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使用公筷公勺等餐具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要注意膳食平衡,合理搭配蔬菜、肉类和主食,避免贪多或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导致消化不良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避免食用生冷、未煮熟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建议市场管理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旅游景点、餐厅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品经营单位尤其是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食堂,如发现食品从业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直至痊愈。学校、托儿机构一旦出现腹泻、发热等病例,应及时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配合专业调查和处置,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落实四方联防责任。要落实好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的联防联控责任。疾控中心要深入重点场所,加强宣教干预工作,提高从事畜禽饲养、屠宰、加工、销售人员的防病意识;公众要遵守“四不准一处理”原则,“四不准”是指“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一处理”是指“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农业部门要积极加强畜禽间免疫和日常消毒管理,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牛羊肉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源头采购关,严防未经检验的牛羊肉等产品跨区流动进入市场、流向百姓餐桌。
外出旅行健康安全提示
节日期间要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控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预防“节日疾病”。外出旅行时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雨防寒等措施。同时,加强自我防护,重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尽早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各类疫苗;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途中如自己或周围人群有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旅行中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建议带病旅行、带病聚会访友,要尽早就医。
在外露营、畅游草原时,要警惕各种传染病和动物致伤疾病的发生。应避免近距离接触陌生宠物和野生动物,一旦被犬、猫、野生动物咬伤抓伤,应及时到指定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化处置;前往热带或亚热带虫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时,要携带驱蚊类药品或物品;户外活动尽量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并关注是否有蜱虫或其他虫类附着身体或衣物表面;随身携带的食物和饮用水避免被鼠类等野生动物污染;远离不健康的病患动物;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动物伤害等请及时就医。到沿海、湖泊、河流附近游玩时,要重点预防溺水和动物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