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李冰蕊)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传承文明与弘扬文化的殿堂,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其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如何让博物馆这座文物殿堂真正成为青少年了解历史文化的课堂?如何用青少年喜欢的方式开展博物馆教育?
运城博物馆里有答案。
少年与历史对话 文博共教育生花
“运城因‘池盐’而兴盛,因‘盐运’而扬名,又因池盐文化而备受瞩目。坐落于盐池北岸卧云岗的池神庙,是河东盐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我来跟大家讲讲池神庙的故事。”8月13日,在河东文物我来说第四季决赛(小学高年级组)上,盐湖区实验小学学生姚嘉何为大家讲述了池神庙的“前世今生”,生动的话语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沉浸其中。
图为河东文物我来说第四季决赛(小学高年级组)现场。
比赛当天,万荣后土祠、夏县西阴村遗址、绛县太阴寺……一个个运城文物故事被小选手们娓娓道来,他们的讲解风格各具特色,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来自临猗县示范小学东城分校的学生陈怡帆获得了比赛一等奖,她讲解的文物是临猗猗顿墓。“这个比赛是个很好的平台,我能向大家讲述家乡的文物、家乡的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陈怡帆说。
参赛选手陈怡帆上台展示。
运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赛不仅是青少年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还有利于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增强青少年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
博物馆里讲历史 暑假生活收获丰
暑期以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不少运城学子积极利用假期时间,加入运城博物馆小小讲解员队伍。他们经过面试、培训、考核后上岗,用清亮的声音、流利的表达,带领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感受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小小讲解员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手捧解说稿,眼睛微闭,嘴中默念,不时踱步。相比于成年讲解员,新招募的小小讲解员略显稚嫩。没有游客的时候,他们在自己所在展区反复练习,一边努力记住展品的位置,一边小声复习着解说词。每当有人走来,小小讲解员们热情上前,礼貌问候,自信大方地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讲解工作考验的是综合素质,对沟通表达、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刚开始我觉得有点难、没信心,后来在一次次讲解锻炼中渐入佳境。我感觉通过自己的讲解,能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运城历史,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小小讲解员王思城说。
暑假期间,像王思城这样的小小讲解员总共有69名,截至8月2日结业当天,小小讲解员累计服务687人次,讲解2341场次,服务时间1717.5小时,服务观众1.1万余人,收获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社教活动趣味浓 文化传承润童心
制作蚕丝扇、DIY瓷枕发卡、拓印古钱币……暑假期间走进运城博物馆,时常能看到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玩儿”得不亦乐乎。随着社会公共教育活动(简称社教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如今,运城博物馆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暑期运城博物馆内举办的社会教育活动。
“我们所设计的社教活动结合了馆藏文物特色,将文博资源变成多元教材,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了解运城文物、运城历史,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让他们能更好地讲好家乡故事、宣传家乡文化。”运城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杨红彬说。
文博殿堂,新型课堂。当前,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不断凸显,博物馆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博物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课本之外的重要学习材料,能够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引导他们走进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希望越来越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里,兴文化、增自信;在观赏文物中“乘兴而来,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