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赵一帆)“白天上班、晚上学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年轻人都“卷”了起来。大家下班后热衷“充电”,也愿意沉浸在精神的“桃花源”。近日,记者走进运城市青年夜校聚集地,了解他们的“夜校之旅”。
300余学员按需“点单” 量身定制课程内容
学员们认真地在宣纸上试写。
华灯初上,走进青年夜校聚集地的教室里,记者发现,还未到上课时间,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坐在书桌前练习书法,他们来自不同行业,白天努力工作,夜晚来到夜校从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开始学起。
不一会儿,上课时间到了,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示范,学员们提笔试练,认真地在宣纸上试写,从简单的一横一竖到复杂的汉字,大家聚精会神,努力提升书写水平。
“我非常喜欢书法,它不仅能够锻炼专注力和耐心,还能缓解白天工作的焦虑情绪,这可比回家躺平刷手机解压多了。”一位在物业公司工作的学员表示,来夜校学习一个月,好像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寄托。
“我想学女子防身术,群主能不能安排?”“想学架子鼓,还能加名额吗?”记者看到,在“青年夜校聚集地”交流群内有300余名运城青年,大家纷纷留言表达对于夜校的热情和对授课内容的建议。
“大家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相应课程。”夜校负责人孙博说:“搭建一个开放自由的多元化平台,将青年聚集到一起学习、提升技能、追寻热爱,这里也是社交的平台。”
孙博毕业后一直在教育领域创业,天性爱学习又爱好众多的他也一直用各类培训来丰富自己。2023年11月,他了解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很多大城市的“青年夜校”非常火爆,于是想到了在运城市场“试水”。找教室、寻老师、组社群……很快,夜校的第一节课开课了。“这里不同于正襟危坐的传统学校,更像是青年人的兴趣班,成年人的‘少年宫’。”
据了解,“青年夜校聚集地”开设了架子鼓、声乐、吉他、钢琴、书法、美妆等多类课程,潮流时尚又技能“满点”。在这里学习的年轻人,更多是“去功利化”,听从内心召唤,接触感兴趣的领域。短短几个月,“青年夜校聚集地”的架子鼓、书法等热门课程已一座难求。
以兴趣为纽带 打开交友新方式
学员们互相帮忙分析化妆手法、观察妆容效果。
“你看我这样处理,对吗?”
“你这里歪了,我来帮你调整一下。”
“同样是玩,一群人玩好像更有趣。”
化妆课上,几个女生围在一起,互相帮忙分析化妆手法、观察妆容效果,有的同学直接上手帮“邻座”修改,有的还将自己上节课记的笔记拿出来一起分享。
老师示范化妆手法。
在夜校课堂上,除了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前来学习的年轻人有很多时间是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
“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坐在一起很容易产生共同话题,每周化妆课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很自在,好像有说不完的话。”90后主播希文说。
学员们体验最“酷”的架子鼓。
架子鼓体验课上,赵女士和她的两位朋友一起来体验最“酷”的架子鼓。赵女士在小红书App上看到招生信息后,就拉着自己同样喜欢音乐的朋友一起来报名了。老师教大家认识五线谱、正确使用鼓槌、如何落槌,大家跟着老师一下又一下地敲击着鼓面,既学习着知识,又释放着压力。学习中还不忘“偷瞄”朋友,看看她学得怎么样。
兴趣是群体的“分类器”,凭着共同的爱好,每个人在夜校都可以分分钟“破冰”,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年轻人在夜校里可以轻松化解“社恐”的尴尬,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联系,找到志同道合的“搭子”,打开现代交友的新方式。
让非遗“活起来” 浸润日常生活
老师手把手教学古琴指法。
在古琴非遗传承班上,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富国老师围绕古琴的形制、发展历史及古琴与中国文化等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通过亲身示范、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教大家学习了古琴指法。
“我一直对中国古典乐器比较感兴趣,想找机会学一学,感受一下古典乐器的魅力。古琴非遗传承班就刚刚好,每天一小时,从最简单的曲子学起,我觉得我一定能学会,学会了就可以跟女儿一起弹了。”李女士说,她想和女儿有更多的话题,于是选择了女儿喜欢并且会弹奏的古琴。
学员们练习古琴技艺。
近年来,随着汉服等国潮文化的兴起,绒花再次翻红,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我非常喜欢汉服,也喜欢与汉服相关的饰品、妆造等,知道运城市青年夜校聚集地开设了非遗绒花课程,我就迫不及待地报名了。体验课上,我见识到了老师的作品和各色丝线、工具、配饰等,期待自己也能做出好看的绒花作品。”参加非遗绒花体验课的王女士说。
相较于隔着屏幕看非遗视频或者走马观花式的非遗旅行体验,运城市青年夜校聚集地的课程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上手体验非遗。夜校负责招生的张楠老师也认为:“以后希望能联系到更多运城的非遗老师,充实我们的课程,让更多非遗走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
“无用”有大用。推开夜校这扇窗,可以看见未来的社会生活,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正被一间间夜晚课堂的通明灯火照亮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