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稷山耘丰农牧有限公司水循环养殖基地里,唐珂翔在养殖鲈鱼。 特约摄影栗卢建
渔业工厂化陆基圆桶养殖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不仅占地面积小、养殖密度大,而且周期短、产量高、养殖环境可控。眼下,在稷山县社区服务中心涧东社区的稷山耘丰农牧有限公司水循环养殖基地里,2.4万尾鲈鱼就找到了自己“岸上”的新家。
近日,记者走进该养殖基地看到,6个直径6米、高1.5米的“大圆桶”整齐排列。现场,基地饲养员将一把把饲料撒进养殖池中,水面顿时沸腾起来,一尾尾鲈鱼纷纷跃起进食,激起阵阵水花,肥美鲜嫩的鲈鱼迎来“起鱼”好时节,呈现出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
据悉,稷山耘丰农牧有限公司原先发展有草莓、蔬菜大棚。公司围绕培育种植、养殖多元化发展格局,经考察研究和市场分析,确定了发展大棚养殖鲈鱼这一项目,并于去年投资建设了这座“新奇”的养殖大棚。“基地采用特殊的设备和循环水系统,使池水长期保持在18℃~26℃,为鲈鱼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稷山耘丰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唐珂翔告诉记者,陆基桶式循环流水养殖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为鲈鱼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
“圆池内的新型供氧设备,让池中水流形成漩涡式循环流动,增大鱼的运动量,缩短了养殖周期。大棚养殖的优势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指着直径6米、高1.5米的“大圆桶”,唐珂翔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这些“大圆桶”叫陆基高位池,是一种新型立体水产养殖模式,包含增氧系统、排污系统、水质监控系统、水循环净化系统、恒温系统等部分,保证鱼在舒适的环境里成长。
在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忙着向圆桶“鱼塘”内的鱼投喂食物,圆桶上部的进水口“哗哗”不停地往池内注水,奇妙的是陆基回桶不满不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优势,桶下收集的粪便和饲料残渣,可以通过相关设备进行过滤和分离,实现尾水循环利用低排放。
作为养鱼行业的一名新人,近一年来,唐珂翔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方式,结合自身养殖经验,对现有养殖设备和方式有了很多智能化、绿色化的改进想法,并实施改造。唐珂翔说,通过科技化、生态化养殖,农场从鱼苗投放、养殖管理到成鱼捕捞,既节水又节省人工,陆基圆桶养殖鲈鱼已初见成效。“桶里的鲈鱼,不少已经达到了高品质出栏上市的标准,但是我们还会不断加大智能化投入力度,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水循环养殖基地建成后,稷山耘丰农牧有限公司已经接待了一批批前来参观、取经的人。唐珂翔表示,他会持续擦亮“鱼+”模式品牌,让“生态鱼”激起致富“浪花”,带动更多“新农人”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双收,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记者刘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