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运城频道>本网专稿>
运城:艺术“邂逅”乡村 激活非遗“一池春水”
2023-11-15 15:06:19    来源: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李冰蕊)炊烟袅袅、树木葱茏、阡陌交错、稻谷飘香……乡村是青山绿水掩映下的诗意画卷,也是治愈人心的人间烟火。村庄如画,田园如诗,当艺术“邂逅”乡村,浸润着匠人匠心的非遗技艺也在这片土地上散发新的光彩。

盐湖区东郭镇界村:掐丝珐琅 精美绝伦

在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界村,一户人家门前的《只此青绿》墙绘十分“吸睛”。走进这户人家,随处可见掐丝珐琅釉画工艺品,甚至连灶台边都摆放着掐丝珐琅釉画,这户人家的主人正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文平。在掐丝珐琅釉画传承这件事上,梁文平一家坚持了很久。

掐丝珐琅釉画工艺品

定稿、固图、掐丝、点蓝、定形……在经过十几道手工工序后,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釉画作品才算完成。掐丝珐琅釉画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是采用工艺美术手法绘制图案,再用铜丝掐成各种花纹作为画面轮廓,配以天然的矿物质釉料填充在花纹内,使色彩丰富饱满,具有极强的立体效果。

掐丝珐琅釉画工艺品

掐丝珐琅釉画工艺品

梁文平的作品内容涵盖关公、盐湖、永乐宫壁画等元素,根植河东文化土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除了传统的掐丝珐琅釉画摆件外,他还把此项工艺用在车挂、茶具、书签等物品上,推动非遗回归生活场景,贴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掐丝珐琅釉画课堂

在梁文平眼中,非遗传承不仅要接地气,更要聚人气。2009年,梁文平创办了掐丝珐琅釉画艺术工作室,后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更好地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发展。近年来,梁文平通过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对周边村民进行培训,免费为其提供制作工具,回购他们制作的工艺品,带动农户致富。此外,他举办的掐丝珐琅课堂现已接待研学活动160场,让青少年直观感受非遗魅力,提高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

盐湖区安邑街道南杨家庄村:剪纸作品 惟妙惟肖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一番裁剪,在运城,非遗传承人李惠芳用剪刀和红纸,剪出了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

李惠芳向参观人员介绍剪纸作品

李惠芳剪纸传习基地坐落在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南杨家庄村,基地内挂满了李惠芳的剪纸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剪纸爱好者慕名而来,交流剪纸艺术。每当有参观者前来,李惠芳都会兴致勃勃地介绍作品,说到兴头上了,她便拿起红纸和剪刀,现场为众人剪一幅漂亮的窗花。

李惠芳的剪纸作品

见人,见物,见生活。多年来,李惠芳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仅剪出了神采奕奕的关公像、栩栩如生的耕种图、形态各异的花鸟鱼虫等,还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元素运用到剪纸艺术当中。“剪纸艺术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具备创新精神,才能蓬勃发展。”她说。

李惠芳的剪纸作品

李惠芳剪纸传习基地的成立为南杨家庄村村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学习到剪纸艺术。值得一提的是,李惠芳的学员们也越来越“年轻化”,剪纸艺术慢慢进入孩子们的视野,得到大家的喜爱。

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李惠芳表示将继续做好剪纸文化的传承工作,继续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人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推动剪纸文化不断传承发展。

盐湖区泓芝驿镇乔阳村:刺绣工艺 精工细作

一穿、一绕、一拉,飞针走线间,一块块精美的图案跃然指尖。在运城市盐湖区泓芝驿镇乔阳村,吉巧惠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社员们用一针一线“绣”出致富花。

吉巧惠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刺绣手工品

作为“婴幼儿服饰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多年来,吉巧惠潜心钻研刺绣工艺,通过将传统刺绣技术与现在流行款式相结合,设计出的鞋、帽子、衣服、香包等手工品精美大方,求购者络绎不绝。

吉巧惠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刺绣手工品

传承一项技艺,带动一批就业,兴起一个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吉巧惠教授周边村民刺绣知识,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2012年创办合作社,从原来的零散生产转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非遗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共性,吉巧惠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非遗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以非遗产品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非遗手工艺合作社,不仅利于非遗文化创造性传承与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人员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魂。非遗传承是对传统文脉的延续,也是地域美学的艺术转化,坐落在乡村之间的一个个“非遗工坊”为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活力、新动能。当前,非遗产品正不断贴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非遗传承逐步融入当下人们的文化生活,非遗“活”起来的同时,带动乡村“旺”起来。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