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健康生活

夏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健康生活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蚊虫增多,运城市夏秋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疟疾、黑热病等消化道和虫媒传染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臀、口腔出疹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主要以EV71病毒,柯萨奇A16、柯萨奇A6和柯萨奇A10最为常见。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季节都是一样的。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咽峡处,咽痛比较严重,手、足、臀处没有疱疹。

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的传染源,传播方式多样,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患儿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和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流行季节在每年5至8月份。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EV71肠道病毒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脑膜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三、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最好在婴幼儿1周岁内完成手足口病EV71疫苗的接种;

(二)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三)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和共用物品;

(四)保持家庭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勤晒衣被,定期清洁和消毒;

(五)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喝生水;

(六)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疟疾

疟疾为乙类传染病,俗称“打摆子”,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

一、疟疾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疟疾的传染源是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的叮咬传播;其次还有血液传播,疟疾患者可以通过输血传染给其他人;母婴传播也是疟疾的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先发冷、后发热、再出汗,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

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可以确诊。疟疾确诊后,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疾控机构免费提供青蒿琥酯、氯喹等治疗疟疾药物。

三、预防措施

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防止蚊子叮咬,日常做到以下几点:

(一)赴非洲或东南亚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派驻境外等地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并储备足量疟疾治疗药物。有非洲、东南亚旅居或务工史,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症状要及时就诊,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境外旅居史;

(二)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出入随手关门;

(三)家里平时可用蚊香、驱避剂来驱蛉;

(四)白蛉活动季节睡觉时使用蚊帐,不在室外露宿,外出着长衣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

(五)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黑热病

黑热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

一、黑热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患者与病犬为主要传染源;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黏膜、胎盘或输血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大、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幼儿及儿童容易误诊。

通过脑脊液涂片查找杜什利杜氏利什曼原虫可确诊,确诊后疾控机构免费提供治疗黑热病药物。

三、预防措施

预防黑热病主要为防蛉灭蛉,日常做到以下几点:

(一)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出入随手关门;

(二)家里平时可用蚊香、驱避剂来驱蛉;

(三)白蛉活动季节睡觉时使用蚊帐,不在室外露宿,外出着长衣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

(四)居住区100米内不要搭建畜圈、狗舍,经常清理畜圈卫生;

(五)给狗带有驱避功效项圈,有条件的话给狗和与人接触频繁的其他动物定期进行药浴,减少白蛉叮咬。

鼠疫

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类的流行。

一、鼠疫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肺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传染源。比较常见的就是媒介传播。通过染疫的跳蚤叮咬人,导致人被感染。人被跳蚤感染以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淋巴结肿大及全身症状。第二类就是直接接触传播。第三类是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它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和职业。牧民及野外工作人员因被染疫跳蚤叮咬的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二、临床表现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至6天,多为2至3天,个别病例可以长达到8至9天。

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病程进展快,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腹泻、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

腺鼠疫一般是由被染疫的跳蚤叮咬而引起,除了具有一般的鼠疫临床症状外,还会引起受侵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速度比较快,会出现剧烈疼痛,而且质地比较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失去可移动性。

比较危险的还有肺鼠疫。肺鼠疫除了具有一般鼠疫临床症状外,还会变现以下特点:潜伏期更短,发病更急,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干咳,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咳出稀薄的鲜红色的泡沫样的血痰。肺鼠疫患者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多在2~3天,更有甚者在几个小时内死亡。

三、预防措施

要做到“三不”“三报”“三护”

“三不”: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狼、流浪狗、流浪猫、黄羊、旱獭等动物;不要在野外,尤其是不要在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三报”:要及时报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要做到住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猫入笼,狗拴养,定期进行灭蚤处理;对患者要做到就地治疗,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迅速及时救治。

“三护”:要进行有效防护,人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必要时穿高筒靴子或防蚤袜子。在疫区、疫点处理过程中,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要进行健康监护,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要进行看护,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

四、预防性治疗方法

广谱抗菌药物对预防鼠疫具有确切而良好的效果。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等。

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8月11日      

  • [编辑:杨菁慧]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