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运城频道>本网专稿>
【夏日炎炎“运”清凉】热闹又凉快,运城也有26度的“避暑圣地”!
2023-07-26 15:55:00    来源: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实习记者李冰蕊)说起三伏天的运城,那一定令人望而却步,炎炎烈日,38度高温,瞬间让人体验蒸笼的感觉,一定有人会说,还避暑?不中暑就谢天谢地了。但是,在运城还真有个地方,不仅能避暑,还能“充电”,那就是运城博物馆。

市民参观运城博物馆

运城博物馆很“热”,“热”是热闹,更是火爆。

方寸之间,凝聚万年。从4500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到“舜歌南风”“嫘祖养蚕”“禹凿龙门”等远古传说,再到华夏先民4600多年对盐湖的开采利用史……运城博物馆内凝结着河东文明的缩影,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荣光。

暑期以来,参观运城博物馆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据了解,运城博物馆日均参观人数4126人,单日最高人次5440人。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博物馆接待了很多夏令营、研学游团体,学生客流出行带动家庭游、研学游客流增长。此外,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来博物馆打卡“充电”。

研学团体走进运城博物馆参观

走进博物馆,一群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研学团队格外亮眼。解放路示范学校的邓华老师每年都会带领夏令营团队参观博物馆,她表示,作为运城人首先要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每次来参观,学生们会自然而然被博物馆藏品所吸引,更深入地认识了解各类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准高三学生杨怡帆在参观中也是收获满满。“马上就高三了,我和朋友选择来博物馆逛一逛,感觉既凉快又可以学习一些知识。”杨怡帆说。

运城博物馆很“凉”,凉是清凉,更是静心。

7月26日,运城室外温度35度,但一步入运城博物馆的展厅,记者立即感受到了清凉舒适。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给市民游客营造清凉宜人的观展体验,馆内温度始终控制在25~26℃之间。

市民“打卡”运城博物馆

凉爽的肤感,消除了人们的暑热,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更让人心境平和,少了烦躁,多了思考。

走进博物馆后,观者可一览“清凉”文物芳华。资料显示,瓷枕光洁细润,质坚清凉,是夏令寝卧佳品。运城博物馆内收藏着各种形态各异的瓷枕,凝聚着古人的消夏智慧。

运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瓷枕

“每到一座城市都要来这座城市的博物馆看看。”退休教师陈老师来自西安,到运城旅游后,运城博物馆是她首选的参观地。她表示,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历史文化最方便、最直接的地方,在博物馆自己不由得会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了解馆藏文物,感受前人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生活、繁衍生息……

博物馆很“新”,新在面孔,新在科技。

当下,“到博物馆去”蔚然成风,而博物馆也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公众观展体验,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与公众的“双向奔赴”。

前不久,运城博物馆刚完成2023年暑期学生志愿者的招募,一张张“新面孔”加入到博物馆讲解服务中来,新生力量不断助力博物馆发展传播。

学生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运城博物馆志愿者刘汾从2020年就开始做志愿工作了,暑假期间,她负责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她表示,学生志愿者们都会经过严格的考评后才能上岗讲解,志愿者们都会对自己讲解的板块如数家珍,希望借助博物馆这本“优质教材”丰富更多学生的成长体验。

参观者操作博物馆内多媒体互动一体机

此外,运城博物馆推出多项数字化互动项目,观者可以操作馆内的多媒体互动一体机,了解文物年代、尺寸和文物的精美纹饰,在互动体验中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变得“鲜活可触”,古人生活可观可感。运城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小程序上推出3D文物展示和数字化展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开启博物馆之旅。插上数字化“翅膀”的博物馆,正在为公众构建更广阔、更有力量的文化空间。

参观学生通过投影展示了解文物细节

“何以中国”,应看文博。当前,运城拥有24座博物馆,不可移动文物6234处,国保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5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省级非遗项目数量均为山西省最多……打开博物馆的大门,时间与历史在一件件文物上具象呈现,从文物中我们可以隐约窥见祖先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表达、对美的感受。文物无言,但是斑斓、绚烂、沧桑、传奇,它们见证“何以中国”,诠释河东大地的文明先声。

夏日炎炎,不妨走进26度的博物馆,消暑又“充电”。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