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健康生活

夏季,心脑血管病也会“蹭热度”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健康生活

夏至过后,温度高,湿度大,炎炎夏季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加速流失,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而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现,6月份以后,中风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夏季气温升高后,不少人就放松了警惕。殊不知,炎炎夏日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据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时的起居饮食还是格外注意,坚持做一些适度运动,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为,冬季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为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血管扩张,高血压、胸闷等症状减轻,让人误以为夏天就可以“松口气”,直到身体发出了警告。

其实,夏季天气炎热,随便动一下都可能汗流浃背,加上人体代谢加快,水分流失过多,血液循环就受到影响,心脏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容易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屈艳玲说,在如此炎热的季节,更需要特别注意并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对于一些本身患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要格外小心。

夏季心脑血管病多发

很多人都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只在冬季最危险,到了夏天血压能下降不少,可以松口气。“其实不然,临床上发现,因为夏季人们出汗增多,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从而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甚至导致猝死。”屈艳玲说,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如果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样或紧缩样剧烈疼痛,或胸部感到憋闷堵胀,或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甚至发生低血压性休克,应该立即就地休息并拨打120,千万不要擅自走动。

屈艳玲介绍,夏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是有多方面诱因的。

神经兴奋。温度升高时,中枢神经也会跟着兴奋,人就会烦躁不安、情绪易激动,可促使血压骤然升高。

潮湿闷热。潮湿闷热的低压天气,空气中的湿度、水分会增加,氧分压下降,肺泡里的氧分压也会下降,故而血液中氧分压也下降,人体代偿反应会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闷热潮湿的低气压还会令人心情郁闷、烦躁,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心率和血压。

大量出汗。天气热,皮肤、呼吸道中的水分蒸发和排出得也快,再加上大量出汗,人体内水分丧失增多,如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就会变得黏稠,流速减慢,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血栓、缺血性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等。所以提醒大家出门最好带瓶水。

代谢加快。为在高温天气中维持体温恒定,人体往往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皮下血管扩张以增强散热,同时心跳加速、增强,加重了心脏负担和耗氧量,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屈艳玲特别提醒,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

头晕头痛。头晕头痛为脑血管堵塞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是持续性的头痛,也可能有炸裂样的剧痛。

肢体麻木。一般单侧的手脚突然无力或麻木,多是“小中风”(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症状。除了手脚等肢体异常,还可能会发生于一侧的脸部,如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咽困难等。“小中风”之后,发生中风的概率较高,但是由于“小中风”持续时间较短,往往会被人忽视。

胸闷胸痛。有些病人症状不是很明显,也许胸部无疼痛或疼痛不剧烈,仅仅是伴有不明原因的大汗淋漓、心慌、脉搏弱、血压下降等症状,这也需要高度警惕,不可忽视。

一只眼睛视力下降。“小中风”可能会表现为单侧的视力短暂性下降,甚至是完全看不见,一般几秒钟或是几分钟之后就会恢复正常,这主要是由于脑部缺血引起的视网膜缺血,是脑梗塞的征兆。

吐字不清楚。脑供血不足时,会导致运动神经失灵,常见的就有说话时吐字不清或是根本就不会说话,这种情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24小时,但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别忽视习以为常的行为

夏天,在高温、高湿这一对“双煞”的共同影响下,会给人体的心脑血管带来负担。

“一方面,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脑等器官的供血就相对少了;另一方面,夏天气压低,人体排汗多,水分流失较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屈艳玲说,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一些习以为常的行为,不然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崩溃。

渴了猛灌水,可能导致心梗。夏天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端起杯子就猛灌水。虽然一时解了渴,可人的心脏却遭殃了。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如果喝水喝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运动后喝冷饮,当心猝死。有些人运动出汗后喜欢喝冷饮来降温,虽然这会带来短暂的舒适,但对身体负担极大,因为在剧烈运动后,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进而造成血压低、大脑供血不足。如果立马喝冷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严重的会导致猝死。

午饭后立即午睡,当心脑中风。很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但在夏天,午饭后立即午睡,大量的血液流向了消化道,血压及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再加上静卧不动,可能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

出汗后冲凉水澡,易形成血栓。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高、出汗多,很多人一进家门便用凉水洗脸、冲澡。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因为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血糖降太低,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夏天白天较长,人们睡眠较少、活动较多,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多,再加上天气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导致低血糖发生率增加。如果糖尿病患者在夏季把血糖降得过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

长时间吹空调,易诱发心梗。人从低温的空调房到高温的室外,血管会突然舒张;从高温的室外突然进入低温的空调房,血管又会收缩。

反复折腾导致血压波动大,可能诱发心梗,特别是血管脆弱的老年人,猝死风险增大。需要注意的是,心梗常表现为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处疼痛,有压迫感,通常持续5分钟—15分钟,可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冷热交替易受凉感冒,如果并发严重感染,也可能危及心脏。

猛回头,颈动脉斑块脱落。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猛回头这一动作,可能造成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让血管“凉爽”起来

高温天对心脑血管不太友好,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预防,来降低伤害,健康度夏。

屈艳玲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出了帮血管“降温消暑”的具体指导意见。

降压药按时吃,不能随意停。脑出血的发生和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当血压骤升的时候,血管无法承受压力,就会形成破裂。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服用降压药,在身体感觉良好的时候擅自停药,会让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血管难以承受,形成不可挽回的恶果。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擅自停药。

高温炎热,保持平静心态。有相当多的脑血管出血患者,在发病前有大怒、暴跳如雷的经历,尤其是在高温炎热的夏天。情绪激动也是诱发血压骤升的重要因素。

严格监测血糖,防止血糖过低。糖尿病患者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患者反倒容易出现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要定时监测血糖,并严格控制血糖。

饮食清淡,保证水分充足。血液黏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防止血液变黏稠。

夏季人体活动量大,因此会流失大量的水分,但由于很多人都没有经常喝水的习惯,就直接导致出现血液黏稠的情况,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补充水分,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运动别停,适时适度。夏季气温较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最好选择清晨或者傍晚气温稍低时进行适度运动。

  • [编辑:尹柯颖]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