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数万字民情日记 承载浓浓帮扶情 ——运城市发改委驻垣曲县三联村第一书记李东良扶贫纪实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本网专稿

运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志孝深入三联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运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志孝深入贫困户家体察民情

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讯(记者杨春 郭晓锐) 崭新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在山间,公路以外是一片片的核桃经济林,向远眺望看到的是碧波粼粼的巍巍黄河,近处成片黄橙橙的油菜花开的热烈灿烂,凤蝶飞舞,如同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让人沉醉其中。这就是运城市发改委结对帮扶村——垣曲县古城镇三联村。

第一书记的“一本帐”

2019年8月份,市发改委驻村帮扶干部李东良随机构改革从其他村划转到三联村继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三联村各家各户的情况如何、收入怎样、致贫原因是什么,目前脱贫成效等问题都是李东良开展工作之前必须掌握的情况。

2019年8月23日,入户梁小卜家了解其家庭困难情况。

2019年9月18日,入户李小选家了解住房情况,看到他家的住房屋脊出现塌陷,并帮助其尽快修复,确保雨季安全。

2019年10月9日,入户走访普公社家,普公社提出想给每个母牛做个标签便于管理;回到驻村地后,我利用我们的电脑给普公社做了30个标签,以便于他对母牛进行管理。

2019年10月15日,在村委门口碰到梁小卜,询问了他妻子和妈妈的身体恢复情况;给梁小卜介绍英言的医生,希望他能到那里给他妻子看看。

……

第一书记李东良同发改委领导及帮扶责任人

一道共同谋划三联村扶贫产业发展未来

这是李东良日记的一部分。从2018年开始,他坚持每天撰写民情日记,2018年8月31日,运城日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群众利益无小事——驻村帮扶干部李东良的民情日记》,2020年3月18日,记者在垣曲县三联村看到了原稿。李东良把在村子里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用自己的“笨办法”,去了解每一户家庭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切切实实解决困难。打开李东良的电脑,桌面上都是文件夹,文件夹里套着文件夹,表格里套着表格,还有他自己创新出来对每户收入以及享受政策等情况进行标红批注的工作方法。一句句话语,一个个数字,反映了李东良对待工作的认真与负责,更是架起了他与老百姓之间的“连心桥”。

“李书记把我们照顾得可好了,经常帮我们收玉米、除草,还帮忙修房子呢!我们跟李书记的关系特别亲近。”贫困户李小选的老伴不由竖起大拇指。

“谁家有红白喜事、村民手机坏了、孩子不会写作业、给县城儿子捎个面粉红薯等大小事情,他们都主动去帮忙。”村医李小民说。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让他很快和村里人打成一片,为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前提,系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粒纽扣。

第一书记李东良积极参与到三联村的秋收劳动之中

脱贫攻坚的“产业链”

三联村由上岭、下岭、南岭三个自然庄联合成村,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兼有红薯、芝麻、烟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就业机会较少。

“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满是泥泞。虽然靠着黄河,因为地势较高,土地仍然得不到灌溉。”三联村党支部书记邓斌斌说,“2015年,市发改委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以后,第一时间排查摸清基本情况,了解到三联村最大的需求和困难是土地得不到灌溉,经过多次调查与研究,决定用黄河水进行提水灌溉。从提议到工程项目落实,一共才用了四十多天。”

旱地变水地是这个贫困的村庄百年来的梦想,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了。之后,在帮扶队的帮助下,三联村再次进行了二次提水灌溉工程项目,这些水流不仅滋润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也滋润了村民们的腰包。“以前一亩地才收入四五百,灌溉之后翻了一倍呢!”不仅如此,市发改委驻村帮扶工作队还邀请五四一医院的专家前来为村民进行免费体检。“当时很多村民都不敢相信,大医院的专家怎么可能来小小山村,还专门为我们体检,很多村民眼睛都红了。”村医李小民乐呵呵地说。

路面硬化了、饮水安全了、住房安全了、互联网接通了、吃穿不愁了……这是以前三联村村民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李东良的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产业发展是一只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农村要彻底脱贫必须全力以赴发展产业。”经过支村两委、工作队集体研究,最终决定继续实施艾蒿种植扩大项目,为全村贫困户建立起稳定增收项目,提供务工机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发展艾蒿产业,2019年农户土地流转收入72000元,8户贫困户通过务工收入26000元。

同时发展核桃经济林与林下养殖项目,解决林下除草、贫困户就业问题。至此,三联村有了带动农民增收的三大支柱产业:林下养殖、艾蒿产业和核桃经济林。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提高产业附加值是摆在三联村面前的又一大难题。以养鹅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推动全村养殖业快速发展,扩大养殖面积,走产、供、销一条龙道路,延长产业链。利用2019年市扶贫办拨付给驻村工作队用于发展扶贫产业的10万元产业资金,购买艾蒿深加工设备,进行艾绒深加工,使居家村民不出门也能增加家庭收入。

“2015年之前,三联村是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这些产业既帮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也壮大了集体经济。”邓斌斌深有感触。

第一书记李东良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精准扶贫的“组合拳”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任务依然严峻。帮扶工作队再次对全村37户建档立卡户致贫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没钱看病怎么办?签!全村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全部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全部签订双签约服务,由干部帮扶团队和医疗团队分别予以帮扶,2018至2019年三联村享受国家1136健康扶贫政策的有35人次,费用总开支45万余元,国家报销了40余万元,个人总开支4万余元。“去年在医院住了十二天,最后只花了1000元,其余都是国家补贴的。国家政策太好了,让我们都能看得起病,也感谢市发改委这个帮扶单位让我们享受到了这么好的政策。”三联村贫困户李小选的老伴特别感激。

缺技术怎么办?讲!通过技术培训和介绍务工来进行帮扶,四年来,组织贫困人员参加乡、镇、县组织的各种培训达12次之多,包括果业技术、家政、养殖培训等,介绍务工人次达40人次。“务工脱贫是实现脱贫的一条好路子,为了保障不漏一人,我们挨家挨户打电话询问需求。”李东良书记说。

上不了学怎么办?扶!几年来三联村有30名贫困生享受了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目前还有21名正在享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2019年享受国家雨露计划的有4名学生,享受大学生资助的3名,另外还有4名贫困学生享受浩德基金,每年享受金额为1500元。

新房住不惯怎么办?谈!十三五期间,三联村享受易地搬迁政策的有12户,其中7户为贫困户。由于生活习惯和社区管理等诸多因素,农户能否“稳得住”存在较大隐患,为此李东良与支村两委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新房装修情况及存在困难,宣传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旧房拆旧复垦工作。由于拆旧复垦成绩突出,2019年全县易地搬迁现场观摩会在三联村召开。

产品卖不了怎么办?销!李东良发动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责任人的人缘优势,不到半年时间里共消费村集体扶贫产业林下养殖场土鸡蛋13120元、土鸡27480元,销售鹏翔合作社大白鹅2200元,销售贫困户蜂蜜980斤共14700元,销售贫困户红薯、苹果、核桃、巢蜜共2300余元。同时利用互联网+方式建立土特产销售平台,把三联村的农产品拍成图片,编写成“美篇”,进一步巩固三联村的脱贫成效。

“2019年,家里养了70窝蜂,死了50、60窝,当时不知道怎么办,后来驻村工作队得知后,就主动帮忙销售蜂蜜。”贫困户邓立庆感激地说到。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志孝说,李东良同志的为民情怀、敬业精神、工作作风,是我们发改委帮扶干部的一个缩影。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既是时代担当,也是政治责任,更是民本情怀。市发改委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结对帮扶为纽带,以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为发展方向,不断推动帮扶工作从“输血”转向“造血”,由扶贫扶弱迈向“扶志扶智”,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2020年是市发改委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安排的第六个年头,武文赤、臧水江、刘军虎、张淑萍等历任驻村工作队长及前任第一书记董铭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他们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查民情、知民意、暖民心,力所能及解民忧,团结带领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苦干实干,为脱贫攻坚找良方、拔穷根,用血汗砥砺使命,用行动见证初心,把贫瘠之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梦想舞台。我们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这样千千万万个驻村帮扶队员和所有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圆满收官。

转载声明:此文章属于本网原创稿件,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

  • [编辑:尚佳雯]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