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时政要闻

勠力建设大运城 全面拓展新局面——大运城建设成就综述

黄河新闻网 > 运城频道 >  时政要闻

2017年12月21日,市委书记刘志宏在市眼科医院调研医疗体制改革 雷哲侠摄(资料照片)

2018年11月2日,市委书记刘志宏在万荣县苹果主题公园调研 雷哲侠摄(资料照片)

2017年,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提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宏伟目标,为运城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两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大运城建设目标,殚精竭虑、谋篇布局,从写意画到工笔画,从施工图到任务书,大运城建设蓝图日益清晰完善。两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对表对标大运城建设,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全市实现“两转”并迈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新征程。  

一、大运城建设全面展开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市委立足运城实际,着眼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发展,以如椽巨笔书写大运城建设新篇章。  

——顶层设计勾勒完成。两年来,市委立足新时代,着眼大运城,高瞻远瞩、战略谋划,围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推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从总要求、总抓手到“三个战略定位”“四大战略目标”,从“一主三副七个大县城71个建制镇”到“一区五带”产业布局,从振兴实体经济“三个发展计划”到经济转型发展“八条路子”,从文化旅游发展到“八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从重点项目建设到干部考核评价,从十大关键性、引领性改革到打好对外开放七张牌,大运城建设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未来发展蓝图徐徐展开,初步实现了“统筹发展一盘棋,拧成发展一股劲,谋划发展一张图,推动发展一体化,形成发展一条龙”。  

——建设规划进入施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规划让城市更美丽。市委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对标国际国内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高标准编制了“一区五带”产业发展规划并形成人大决议,制定了“八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方案,为重构空间格局、明确功能定位提供了遵循、指明了路径。聚焦市城区建设,编制了《大运城总体规划2035》、北部新城片区规划、河东东街片区规划和大运城官道河水系规划。在4月24日召开的市城区建设系列规划宣介会上,4个规划集中亮相,标志着市城区建设由蓝图描绘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中心城市规模将由目前的1255平方公里拓展到3900多平方公里,形成“两横三纵八湖围城”的生态文化景观格局。  

——“3515重大工程项目”加速落地。5月22日,运城市“3515重大工程项目”2019年第二批工程集中开工,当天全市开工项目28项,总投资107.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72亿元。“3515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一年来,共开工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9个,完成总投资57亿元,完工2个;开工产业转型项目33个,完成总投资44.3亿元,投产8个;开工市城区民生项目26个,完成总投资21.8亿元,完工7个。2018年,190条小街小巷完成改造,市城区路网建设项目数量和新增道路里程超过过去五年的总和,特别是中银北路畅通工程开工,更是解决了多年来的“老大难”,赢得市民群众一致好评。  

——盐临夏一体化进程加快。夏县撤县设区已经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报国务院待批,临猗撤县设区前期准备已经完成;“盐临夏”城际公交开通运营;圣惠北路提升改造工程启动施工,年底前主车道通车。  

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两年来,市委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由量转质。2017年,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比2015年、2016年分别高出5.2个、3个百分点;2018年增长7%,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3、0.4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保持了7%以上的中高速增长。  

——“三个发展计划”推动实体经济强势崛起。“龙腾虎跃”计划带动骨干企业全面跃进,年产值百亿元大企业从无到有,一年一个新跃升,2017年达2户,2018年再新增2户,百亿元“龙榜”企业达到4户,“虎榜”企业达到35户,建龙更是成为运城历史上第一家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的企业,2018年,“龙虎榜”培育企业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16.2个百分点。“群星灿烂”计划助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共建成各类“双创”基地36家,培育“小升规”企业122户,小微企业发展到2万户以上,成功举办首届“五小企业”工业产品博览会。“凤还巢”计划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共有7326名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其中2809人进入村“两委”班子,625人担任主干;回来一批企业经理,创办企业979户;回来一批创业人员,吸引各类投资139亿元;转移劳动力就业7.7万人,培训劳务输出人员6.5万人,有效增加了群众的务工收入。  

——工业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加大。两年来,全市技改投资完成175.8亿元,大运高端牵引车、中条山有色制备陶瓷等36个项目获得2.1亿元的省技改转型资金支持。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全面发展,非煤产业占比达到86%,位列全省第一。编制了国家新型铝镁合金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和中西部精品钢基地、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基地发展规划,谋划实施总投资252.2亿元的27个重大项目。  

——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两年来,共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先后有5家企业取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19家企业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20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26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由2016年的3家增加到9家;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达到39.34亿元;与中兴合作建设的大数据中心即将投入运营。  

——金融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打赢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两年来共处置不良贷款112.79亿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共有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挂牌企业8家,全省排名第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7支,总规模达67亿元,引进注册资本5.53亿美元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平台周转额累计达2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2018年金融业实现税收9.27亿元,占总税收比重6.8%,实现增加值89.9亿元,占GDP6%。  

——文化旅游迈上发展快车道。聚焦“打造华夏文明根祖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立足运城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人文荟萃“三大资源”,深入挖掘弘扬人类远古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农耕源头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六大文化”,统筹谋划黄河、中条山、历史遗存、农业农村“四大旅游板块”,重点打造了关帝庙、盐湖、历山、小浪底等20个品牌景点,集中推出6条精品线路。2018年,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4.6%和26.9%,永济市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佳魅力城市”。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连战连捷。两年来,市委坚持把生态资源作为最大的战略资源来培育,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710万平方米,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13485家,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行“清废”专项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593个,完成造林30万亩,有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14.5%,降幅排名全省第三;PM2.5浓度下降13%,降幅排名全省第一;全市优良水质断面比例54.54%,超过考核目标18个百分点。芮城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三、乡村振兴顺利开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年来,市委紧扣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最大的亮点来打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村、广袤田野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八大提档升级行动强力推进。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深加工、畜牧业规模养殖、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八大提档升级行动,建成高标准农田289.8万亩,农业实际灌溉面积达到698.7万亩,基本实现主要农田黄河引水灌溉全覆盖;“运城苹果”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运城面粉”品牌创建全面启动,运城农业品牌越擦越亮;小麦总产和单产、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各类合作社总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位列全省第一。  

——“三大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优质农产品出口生产体系、检验检疫体系、贸易营销体系逐步完善,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认证出口果园195个,辐射带动110余万亩出口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出口6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37.6万吨,占全省的88%;万荣苹果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稷山省级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万荣、盐湖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举办第三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签约项目136个,意向投资总额达125.8亿元;与新华社联合发布“苹果价格指数”,极大提升了“运城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和价格话语权。  

——农村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深入开展“衣被叠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卫生搞好”“四好卫生家庭”创建活动,建成各类“美丽宜居示范村”348个;扎实推进五改,农村供水工程服务人口达439.53万人,“四好农村路”改造2321公里,农村危房改造5480户,农村改厕7811座。在盐湖、永济、万荣、垣曲4个县(市、区)试点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共创建星级文明户87461户;着力加强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弘扬新乡贤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截至目前,已有48个乡村文化大礼堂投入使用,全市本土、离土、外来新乡贤达1.2万余人,有力带动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4月23日,全国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培训班在运城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纷纷表示运城乡村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真正起到了乘风化人、塑形铸魂的作用。  

——农业农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13个县(市、区)土地确权工作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并建成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21.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8.1%;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河津市、省级试点临猗县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5月16日,运城市被确定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  

四、改革开放释放新动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两年来,市委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牢记改革开放初心,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为大运城建设注入了磅礴动能。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运城发展的根本差距在改革,缩小差距的根本路径在改革。两年来,市委坚持改革抢先机,以十大关键性、引领性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为抓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蹄疾步稳、落地生根。一是监察体制改革为全国创出经验、闯出路子。去年以来,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反腐败工作实现法治化、规范化。二是县域综合医改闯出“两端医联体、中间医共体”的运城模式,领跑全国。全国、全省县域综合医改现场会相继在运城市召开,先后迎接了166批考察团,累计2004人次前来学习取经。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2018年8月,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规范化运行,“两集中、两到位”基本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压缩了59%,比省市要求提高9个百分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比国务院规定少6.5天,比省政府要求少3天。四是开发区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发区达到10家,数量全省第一,“2+8”的总体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事务剥离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市县两级政府大幅度向开发区下放职权,企业项目投资承诺制全面实行,2018年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五是国企国资改革破冰前行。实施僵尸企业3年出清计划,清华水泥厂等5家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全面完成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涉及7万余户。与此同时,供销社综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等多项改革也都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市委坚持把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运城最大的优势来打造,持续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古老的河东大地敞开胸怀、吐故纳新,架起大桥、互联互通。一是坚持眼睛向外,组织党政考察团赴长三角、珠三角考察学习高质量发展,在全市掀起了“思想再解放大讨论、改革再出发大实践、开放再扩大大学习”热潮;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3个周边城市考察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区域交流合作,发出了运城在黄河金三角率先崛起的冲锋号。二是集中打好“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现代农业、产业特色、人口大市、教育强市、特色医疗”等七张牌,不间断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百花节、关公文化旅游节,工业产品博览会、特色医药交易博览会、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三节三会”,极大提升了运城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三是走出去与世界握手,先后与41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46家;在5月16日召开的深圳文博会上,运城向世界展示华夏文明根祖文化之美,发出“在运城,一览五千年文明之美”“感受不一样的‘厚道运城’”的盛情邀请。四是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2018年,全市公路路网密度达141.82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二,中心城区到各县(市)“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高铁客运量超过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运城机场客运量达216万人次,稳居山西第二大民航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已上报国务院待批,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运城片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两年来,市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两年来,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45所、公办幼儿园71所,优质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创建了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有效打破了区域、城乡、校际壁垒,解决了中小学“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2018年,全市高考应届生一本二本达线人数分别增长12.4%和8.9%,是近年来最好水平;芮城县“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得到广泛认可,走在全省前列。  

——健康运城战略稳步实施。智慧医疗信息共享快速发展,覆盖率达80%以上,建成了运城市120智慧云急救区域协同指挥中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达100%;深入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出院“一站式”结算顺利运行,2017年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10.32万人(次),住院总费用5.49亿元,个人自付费用4799万元,自付比例8.74%,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有效解决了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去年以来,严肃查处了闻喜“6·03”、临猗“4·23”等重大专案,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33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42名,扣押、查封、冻结涉案资产折合约3.8亿元,真正形成了“大打、真打、严打、细打、深打”的压倒性态势。特别是“6·03”专案打响了山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第一枪,有力带动了全省的扫黑除恶和反腐败斗争。2018年,全市命案发案率下降52%,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11.6%和21.4%。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有效解决2.6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饮水安全两个省级现场会先后在运城市召开。闻喜、夏县、万荣、垣曲、平陆等5个县成功摘帽,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了整市脱贫,是我省首批整市脱贫的5个市之一。  

六、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两年来,市委以党的建设“两个走前”为目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 

——“三基建设”闯出运城经验。在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82个外出务工党员驻地党支部,覆盖党员3380名;214个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整顿提升;“三基建设”经费突破5亿元,增长15%以上,村、社区运转经费均超过省定目标;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6.64%。在全省“三基建设”座谈会上,运城市作为唯一的市级代表进行典型发言。  

——组织建设“三大计划”成果丰硕。“百人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1名,“千人计划”提拔使用年轻干部428名,“万人计划”组织9430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党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全脱产、全封闭培训,进一步优化了干部人才队伍,强化了基层组织力量。  

——“3+1”干部考评体系受到全国关注。着眼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市委创造性建立了以重要工作末位分析解剖制、重大事项报告制、重点工作承诺制和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多角度监督管理考核测评办法为主要内容的“3+1”干部考评体系,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对此进行了矩阵式集中报道,30多个省市前来学习考察。在近期召开的对标一流述职评议会和重点工作公开承诺会上,13个县(市、区)、运城经济开发区和161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公开兑诺和承诺,42个优秀单位“一把手”受到表彰奖励,“3+1”干部考评体系激励作用进一步彰显。(孙道生 冯菲 刘英凯)

  • [编辑:王婞洋]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10028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